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在线阅读 - 第520章 大唐改革纲要

第520章 大唐改革纲要

    李恪之所以这么说,不是他胡编乱造的,而是他有根据的,因为他手里面随同而来的还有另外一份资料。

    就是李恪刚刚接手监国的时候,那些通过朝廷国库数据,以及每年的粮食收入计算出来天下大约有二到三成的土地根本没有耕种,李恪不知道原因,让民部和工部去调查。

    当时李恪给出的期限是到今年的七月底,但是不管是工部的段纶还是房玄龄都说这个时间太紧张了,调查不出来。

    那次朝会之后,李恪就直接将这个命令下达给了田蒙,让他去负责调查一下原因,随同调查的还有关于民间的毛驴和马匹的存量,分布区域等情况。

    而现在,距离李恪下达命令过去了不到一个半月,他就收到了相关信息的回馈。

    民部和工部进度如何李恪不知道,但是他们说七月份都完不成,而现在马上3月份就快完成了,这个效率比他们不知道提高了多少。

    这里面的差距,李恪沉思了起来,固然是因为悦来商行的任务较少,毕竟大唐的官员还要负责其他的事情,底层的官员数量严重不足。

    或者说,大唐朝廷目前养活不了这么多的官员,也不能说官员,准确的说是吏员和役员。

    毕竟一些事情其实由吏员和役员来完成就可以了。

    官在大唐指的是有正式品阶的,放到现代就是正科,副科,正处等等。

    而吏员在大唐则是由流外九等到流外一等来区分俸禄多寡和职位大小,有点像是合同工,没有正式级别,但是也能保障你的收入,并且随时有可能变成官员,由大唐的朝廷支付俸禄。

    最后的役员,像是衙役等就属于这一类了,这一类算是临时工,就是临时召集的,他们的月钱是由地方朝廷自筹俸禄发放的,甚至很多地方的衙役都是白做工的。

    这就导致地方可用的人员严重不足。

    吏员的身份暂时不动,但是如果说给这些役员能够提升到合同工的地位,给他们稳定的收入,就像是那些做工的百姓一样,让他们能够养家糊口的话,那么大唐朝廷的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尤其是需要人力较多的事情,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不过这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朝廷的财政压力会极大的增加。

    根据李恪查询到的资料,李治继位后,一年全大唐官员支付出去的俸禄等差不多相当于1500万贯,可以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库收入都用来支出官员俸禄了。

    可想而知大唐在其他方面的投入有多低,这也算是府兵制的优势了。

    李恪要改革货币也是处于这样一个原因,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处于明显上升,国家国力明显提升阶段的时候,其实是可以超发货币的,用于快速提升国家经济,发展国家的状况。

    但大唐原本的货币体系是做不到的,基于以物易物为主,铜币为辅的情况,怎么超发货币?

    如果在安全额度内超发货币都不够国家发展,那就发国债,总而言之,只要国家经济被看好,国家发展被看好,这两样都不会亏,国家发展会提速。

    只有进行了完全的货币改革之后,李恪才能这么玩。

    想了想,李恪拿过了一个牛皮笔记本,开始将特殊问题给记录下来。这是他从仓库里面找到的一个空白笔记本。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论大唐朝廷和国策改革纲要》

    一、底层吏员和役员数量较少,导致的朝廷事务处理极慢,地方对紧急事态应对缓慢的现状分析和改进措施。

    二、扩充吏员和役员后,对大唐现有财政的压力有何影响分析。

    三、如何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率,而不增加大唐财政压力。

    四、大唐货币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五、吏员和役员读书识字的必要性。

    六、由此引申的教育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七、科举制度的改革必要性。

    八、如何提升府兵社会地位,以及进行士兵职业化道路改革。

    九、提升府兵读书识字的必要性。

    十、地方驻扎府兵和地方吏员和役员临时相互补充代替政策,降低财政压力的方法探讨。

    十一、对大唐财政和国库支出进行优化和改革的必要性。

    十二、现有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审计成立的必要性。

    十三、六部职能进行细化分割的探讨。

    十四、如何提升大唐财政收入。

    十五、由第十四条引申而来的商税改革探讨(建议参考大唐不夜城的相关收入)。

    十六、增加大唐畜力的必要性(紧急)

    李恪详细的将这些一条条的都写下来,这些东西有的已经开始在实施,有的已经有了头绪,有的还没有开始,但是是未来要解决的事情。

    写到第十六条,李恪果断将笔扔到了一边,头疼。

    算了不写了,杨安宁多好玩,写这个干什么,晦气。

    李恪将这玩意放好,然后扔给了田蒙,“拿着,不要让任何人看到,等我回宫的时候交给我。”

    “是。”田蒙快速的接了过去,然后从后面那出了一个精心打造的木盒,将笔记本放进了里面,上锁,然后才揣进了自己的怀里,钥匙则是挂在了他自己的脖子上。

    李恪倒是没在意他怎么做,刚刚翻看的田蒙送过来的情报里面,李恪知道了为什么那二成三的土地没有耕种了。

    是他来自后世的思维想当然了,原因其实很简单。

    畜力!

    没错,就是最简单的畜力问题,大唐不是所有百姓都有耕牛,或者是毛驴,驮马等畜力的!很多地方一个村庄,甚至几户人家才有一匹耕牛,或者是马匹。

    李恪根据自己上辈子小时候的经验认为大唐的百姓,一户人家种一百亩地没有问题,但是他错了。

    他上辈子小时候,家里好歹有一头骡子,虽然他父母两个人能轻松种五十多亩地,那是因为村里不缺少畜力,不管骡马,家家户户都有。犁、耕地过后平地犁耙ba、锄头、铁锹qiao、镰刀、小铁铲等农具,家家户户都有。

    这些最微小的东西,是他忽略的,但在大唐却是影响最深的!根据悦来商行给出的调查,大唐很多村庄的耕牛都是公用的,为了公平,都是一家耕多少亩,换下一家,保证最佳的春耕时间内,家家户户都能平均播种一定亩数。

    而在最佳春耕时间结束之后,那就是抽签,抢种,能种多少种多少。天下乐的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