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一章 玄学年号

第二百二十一章 玄学年号

    汉阳城,这地方乃是汉阳府府治,说起来也算是个府城,但是和长江对岸的武昌比起来就差远了。

    武昌,那才是当代湖广巡抚的驻地,属于湖广地区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拥有高大厚实的城墙。

    而汉阳的话,在政治上的重要性要差一些,基本都是当成了商贸港口使用的,在军事上也属于比较难防守的类型,因此之前明王朝也没把汉阳城修城什么坚城要塞。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城池,罗志学带着人入驻汉阳城,一如既往的忙绿。

    除了要安排整顿军务外,还需要安排各种内政事务。

    随着保乡军南下,逐步控制安陆府、德安府、荆州府、汉阳府、黄州府等地后,保乡军所控制的地盘迅速膨胀。

    目前保乡军治下,光是府级行政区就有八个,而州县就更多了。

    这么多地方行政机构,是需要数量庞大的行政官员来维持的,以新控制的安陆府为例子,光光知府衙门里可不仅仅一个知府就够了,知府之下还有同知、推官、各处/局的处长局长们,各处下头还有各科。

    仅仅是一个知府衙门,最少也得上百号行政官员才能勉强维持。

    安陆府下还有五县两州,这些州县衙门也需要一一进行安排。

    仅仅是任命各类中高级官员就够罗志学焦头烂额的了。

    更不要说建立各地行政机构后,还需要及时的恢复各地民生。

    不少地方都遭到过战争的破坏,不管是保乡军和明军交战,还是以为流寇的祸害,战争都导致了不少地方的民生非常艰难。

    同时南阳府,襄阳府一带地区还正在面临旱灾。

    各种破事多得很。

    这之前只是管理两个府的地盘就已经让罗志学那么忙了,现在直接管八府之地,更是让罗志学忙的脚不沾地,为此罗志学也是开始逐步放权,比如开始对于一些中级官员的任命,罗志学已经不插手了。

    早些时候,连县令的任命罗志学都会亲自过问,但是现在对南边数省的县令们,罗志学具体已经不在管了。

    罗志学现在只抓各知府衙门里的三大主官,也就是正四品的知府、从四品的同知、从四品的推官的任。

    其他知府衙门内的各处局的任命以及各县,包括县令的任命,罗志学已经彻底放权了。

    当然这个放权也是分层次的,基本上正七品及以下的任命,也就是镇长、县衙门所属各处局的任命,直接就交给了县吏务处统筹负责。

    从六品以上到正五品的任命,也就是各县令、县丞、主簿,府所属各处、局长,府辖州知州、州丞、通判等人,则是由府吏务处统筹负责。

    而从四品以上的任命,比如知府、同知、推官,才是由吏务部负责。

    顺带一提,保乡军的地方行政机构以及官员品级、职权,很多名称看上去差不多,但实际上完全不一样。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县令了,这个在明王朝里是正七品,而在保乡军里是属于正六品。

    通常来说,目前保乡军的地方政治构架,都是三驾马车的模式。

    即一个掌总把握大方向,并亲自掌管人事权力的地方主官,再搭配一个主官行政事务的二把手,一个掌管司法事务的三把手。

    具体下来就是府设知府、同知、推官。

    其中知府正四品,抓总,掌管人事,其府吏务处由知府亲自掌管。

    同知从四品,掌管行政事务。

    推官从四品,掌管司法事务。

    府下属的州和县也一样。

    州衙门所属的知州正五品,抓总管人事。

    州丞从五品管行政

    通判从五品管司法。

    县衙门所属的县令抓总管人事,县丞掌管行政,主簿掌管司法。

    这三级地方行政机构,都是相对一致,属于典型的三驾马车机构。

    不出意外的话,等保乡军以后设立省机构了,大概率还是会这么搞,一个巡抚加一个布政使再加一个按察使。

    这个构架,其实就是把明朝的省级的巡抚加三司的机构进行稍微改动后而来。

    但是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撤销了都指挥使这种军事机构,同时巡抚也不会有任何军事指挥权。

    如此是为了彻底杜绝文官插手军务的可能性,以便实施严格的军政分离。

    在保乡军政治构架里,能调动陆军兵力的只有参谋部、能调动海军兵力的只有海军部参谋司。

    除了这两个机构外,其他机构,包括同属军事机构的后勤部、军械部、军政部、骑兵总监、炮兵总监都不行。

    当然,罗志学本人不在这个限制范围内。

    实施军政分离后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职权只限制在行政事务上,不用操心什么军务,那是军方的事。

    同时罗志学对保乡军行政体系一大变动,就是提高了诸多官员职务的品级,比如县令从正七品提升到正六品,同知从正五品提升到从四品,如此是为了明确各司其事,免的副职彻底沦为可有可无。

    这种行政结构上的变化,也是罗志学过去几个月里持续摸索并不断改进后的结果,等后续如果察觉到有什么问题,他还会继续改进。

    而目前来说,用还算可以,一方面确保了吏治工作的顺利推进,罗志学的工作量又减轻了许多。

    反正对于罗志学来说,一个府出现了问题,直接问责知府、同知、推官这三个府级官员就行了。

    具体事情怎么做让知府们去搞。

    不仅仅是吏务上进行放权,其他诸多事务罗志学也是随着地盘扩大而陆续放权。

    在伏牛山时期里,随便点屁大点事都要罗志学亲自负责,而且你还别嫌弃,这能负责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就是罗志学的权力体现。

    等到坐镇襄阳的时候,罗志学就不再管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了。

    等到现在,罗志学更是把视线集中到了高层建筑当中来,连具体怎么做都已经不再插手了。

    真要什么都管,实在忙不过来。

    但是现在罗志学很多事都可以放权,然而有一件事却是无法放权的,那就是称帝建制。

    自从罗志学抵达汉阳城后,整个保乡军内部都进入了一个比较诡异的亢奋状态。

    九月四日,也就是罗志学抵达汉阳的次日,率军征战德安府的第一师师长李成通匆匆赶回了汉阳城。

    和他一起来汉阳还有第四步兵旅旅长费秉清,这人本来就该待在应山城里负责一样义阳三关防务的,但是他却是把军务扔给了副旅长等手下处理,自己借口说要找罗志学亲自禀告第四步兵旅等事务的发展跑了过来。

    次日,在黄州府带兵的第二步兵旅旅长许河也是匆忙赶回了汉阳。

    九月六日,连坐镇南阳城的北路军司令黄丁权都是坐船抵达汉阳了。

    当天晚上,坐镇江陵的第三守备师师长董明杰也跑了过来。

    当众多将领们陆续用各种借口跑来汉阳的时候,罗志学也就知道称帝建国一事已经不能再拖了。

    再拖,恐怕人心都要散了……

    再说了,这一大堆将领们扔下部队,自己跑回汉阳来,这要是前线发生点什么,他们这些军事主官又不在,很容易惹出大麻烦来。

    而实际上,这些军事主官们之所以匆匆忙忙跑回来,也是因为他们已经陆续收到了消息,说是大将军将会在汉阳称帝建国。

    这个消息自然是罗志学自己放出去,但是打死他都不会承认的。

    实际上建国称帝一事,他们在钟祥的时候都已经开始准备了,那个啥,既然要称帝,这龙袍总得有吧。

    而龙袍也不是能凭空变出来的啊,总得提前准备好不是。

    这些准备事务虽然没有公开,但是对于消息比较灵通的高官而言,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王瞎子也好,黄丁权也好,他们早就知道会在汉阳称帝,只是不知道具体时间而已。

    现在罗志学一放出消息去,准备在抵达汉阳后不久就建国称帝,他们自然要赶过来。

    干啥?

    劝进啊!

    你总不能让罗志学自己瞎吹一通,然后就不要脸的称帝吧。

    哪怕罗志学真这么不要脸,但是传统礼仪总归是要顾忌一下啊,要不然分分钟被人污蔑为得位不正。

    这个时候,臣子们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九月七日,在大部分重量级将领陆续抵达汉阳后,这一天里众多人仿佛约好了一样,开始上书请罗志学称帝。

    罗志学按照国际惯例推辞了。

    第二天臣子们又来请罗志学称帝,罗志学自然是拒绝了。

    然而罗志学拒绝的时候,城内却是持续在张灯结彩,连祭天中的临时天坛都已经紧急搭建完毕了……

    期间罗志学还和一群臣子们讨论国号和年号等事宜。

    这一边拒绝称帝,一边讨论国号和年号,这操作让三岁小孩看了都迷糊!

    你这是称帝呢还是不称帝呢?

    讨论国号的时候,进展很顺利,候选的无非就是那几个,最后罗志学选了一个平常无奇的保字为国号。

    (PS:国号勿论,看习惯就好,反正不管用什么字为国号都会有人觉得不妥,所以直接取保乡军的保字,延续下来,写着顺手。)

    保为国号取之于保乡军,同时也寓意新朝志在保境安民。

    本来还有个楚字为候选,毕竟保乡军立足于楚北,后续也会以楚地为根基平定天下,以楚为国号也算常规操作,历史上众多朝代都是这么干的。

    不过罗志学认为楚字有局限性,容易被人认为只是楚地的国家。

    但是保乡军可是立志统一华夏的,自然不能在国号上把自己给限制住了。

    而年号嘛,这就有点玄学的味道在里面了。

    郭全书等文官们,弄了十几个候选年号,其中大半都是什么顺治啊,顺平啊,顺安啊,应顺啊,承顺啊……

    一水的顺!

    看的罗志学都傻眼了!

    后来一问才知道,手底下的一群文官们竟然还搞封建迷信,之所以出现大半候选年号都带个顺字,竟然只是因为民间传说朱元璋让刘伯温卜卦明朝命数,刘伯温算卦后说了一句话:‘遇顺则止’。

    而且这大概率还是民间后来编造的戏说之言,正德年间梁亿的遵闻录里才首次记载,只不过后来民间流传很广。

    罗志学听了这故事后,又想起之前讨论国号的时候,都有人提议说什么以‘顺’为国号,搞个大顺国之类的。

    看着一群封建迷信的属下,罗志学鄙夷了一番后,默默选择了‘承顺’作为自己的年号……

    虽然是戏说之言有点荒唐,但是吧,罗志学觉得自己的年号里带个顺字又不会掉一块肉不是。

    年号嘛,用啥不是用啊……

    咳咳,新时代皇帝嘛,讲究的是一个从心,朕只是喜欢承顺这个词,绝不是因为封建迷信的原因!雨天下雨的老子就是要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