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六十七章 科研典型

第三百六十七章 科研典型

    戴新翰,这人并不是什么传统的读书人,当然,他和传统意义上的工匠也没啥关系。

    他是吏员世家出身,他的好几代先祖,都是在襄阳城里的官方兵器作坊里当吏员,一代传一代,最后戴新翰也成为了襄阳城里官方作坊里的吏员。

    作坊里的吏员嘛,你要说他是工匠,人家也不是,你要说他是读书人,乃至官员,他更不是。

    算是传统封建王朝里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里。

    因为生产环境还算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戴新翰打小也是读书认字的,但是吏员世家出身的他自然不可能去参加什么科举……没那资格!

    同样因为家庭的影响,他打小就接触各类枪炮、刀剑长矛这些武器,培养了他浓郁的兴趣。

    年纪大量后,还会特地搜罗相关的书籍去看,也会自行琢磨着改进相关的工具以及枪炮的工艺。

    只不过这些在明廷时期并没有什么卵用,他就是一个武器作坊里的吏员而言,可没资格擅自改动什么。

    而等到大楚帝国杀到襄阳来,并接管了明官府下属的官方作坊后,戴新翰也是顺势转投加入了大楚帝国。

    当然了,一开始他和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吏员或者工匠们一样,并不认为自己是正式加入了大楚帝国投贼了,他们只是认为自己只是在工厂里做事而已。

    戴新翰投贼后,成为了襄阳兵工厂里的一名初级管理人员。

    这个时候,恰逢大楚帝国到处寻找各类科学类,尤其是制造枪炮之类的专业人才,并开出了丰厚的薪资待遇。

    当时的戴新翰也没多大的想法,就是想着拿多点钱,以改善家庭。

    那个时候他的妻子刚为他生了三子,二弟家里日子也是过的紧巴巴的也需要他时不时的支援一二,而且他还有个幼弟尚未成家,老父亲已经亡故的情况下,长兄如父自然是需要承担起来相应的责任。

    这养家压力也不小!

    为了更高的薪资,戴新翰就跑去找到了上司,说了自己的一些改进机械,改进枪炮的想法,没想到上司极为重视。

    不用多久,戴新翰就直接变成了一个工程师,带着手底下一群人解决枪炮制造的各类技术问题了。

    这慢慢的,戴新翰就成为了襄阳兵工厂下属火炮厂的高级工程师。

    等到大楚帝国筹建汉天兵工厂的时候,戴新翰和其他中高级技术人员一起,被调往汉天府大冶县,担任了汉天兵工厂下属火炮厂的高级工程师,主要是主持研发以及生产长身管的火炮。

    也就是用于海军战舰的九斤舰炮。

    研发成功后,他所主持研发生产的九斤舰炮,很快就通过审验,并顺利列装海军的战舰。

    紧接着他又继续研发了十四斤舰炮,并在东进战役之前成功生产出了多门。

    这个时候,戴新翰已经成为了火炮厂内里首屈一指的重炮研发专家了,其头衔也是从高级工程师,变成了火炮厂副工程师,专门负责主持研发各类长身管的重炮以及解决生产过程里的众多技术难题。

    后来大楚帝国工业部,根据罗志学的口谕,对汉天兵工厂下属的火炮厂进行分割,分出来了重型火炮厂。

    戴新翰也顺势成为了重型火炮厂里的总工程师。.

    而这个时候,其实戴新翰早已经偏离了最开始的预料,他不仅仅是为楚贼的兵工厂做事,而且还当了大楚帝国的官。

    因为大楚帝国工业部下属的若干重要工厂,其核心技术岗位,主要是副总工程师开始,就会被授予官身,并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

    作为重型火炮厂的总工程师,戴新翰则是被授予了正五品的品级。

    而更往上的汉天兵工厂的总工程师,则是正三品的品级,和各部下属司长、各省布政使的品级相当。

    同样的,这些兵工厂里的高级管理岗位,也都是有品级的。

    重型火炮厂的督办,乃是正四品,协办乃是从四品,基本和一个知府、同知的品级相关。

    不过这些官职品级,只局限在高级管理层以及高级技术人员上,对于普通的中下层管理以及寻常技术人员,采取的还是普通雇员的方式。

    戴新翰当了正五品的重炮厂总工程师后,主要精力都是放在了新型火炮,也就是十八斤舰炮的研发上。

    这个十八斤舰炮,换算下来大概和洋人那边的二十四磅舰炮差不多。

    基本设计这些其实没什么问题,直接放大十四斤舰炮也就行了,而楚军里的十四斤舰炮,又来源于九斤舰炮。

    这估计九斤舰炮,则是来源于传统的红夷火炮。

    总体来说,技术路线还是一脉相承的,哪怕是后续有所改动,但是整体变动也不会太大。

    但是难就难在生产上!

    或者准确的说是批量生产上。

    要知道大楚帝国对火炮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并且已经采用了初步工业体系,动用机械设备进行加工。

    这从楚军的大量青铜野战火炮的生产就可以看的出来,整个生产过程,虽然在技术路线上,其实和传统的红夷大炮也差不多,但是在具体的加工生产上,却是和传统的红夷大炮生产不一样。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采用水动力的大型镗床为青铜炮管进行炮膛精加工,使得炮管的内径高度统一,并且更加光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臼炮外,大楚帝国的所有长身管类火炮,不管是陆军野战炮还是海军舰炮,包括那些十四斤、十八斤重型火炮,都是采取清一色的青铜铸造。

    之所以不采取成本更加低廉的铸铁火炮,这主要是大楚帝国也不缺铜料,至少不缺那点铸造火炮的铜料,不至于因为铜料缺乏就被迫采用铸铁火炮。

    此外铜铸火炮比铸铁火炮更加容易加工,对机械设备的要求更低一些。

    这意味着,采用铜火炮的话,以目前大楚帝国的技术能力,能够加工出来性能更加优良的炮管。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大楚帝国真心不差那点火炮钱!

    一门海军所用的九斤舰炮,即一百一十五毫米口,二十四倍身管,发射九斤重实心炮弹的火炮,青铜铸造的话,全炮成本大概在八百多两。

    而采用铁铸火炮的话,这个成本可以控制在三百两左右。

    但问题是大楚帝国不差那五百两啊……

    一门五百两,一百门是五万两,而一千门也才五十万两银子而已,这相对于一年两三千万两军费的大楚帝国而言,连零头都算不上……

    对大楚帝国而言,火炮的问题从来都不在于价格,而在于产能,在于性能!

    就算是说成本,更多的也是说维持成本,比如说陆军炮兵部队,其成本可不是火炮本身的采购成本,而是在于炮兵开支,骡马开支以及训练作战的弹药开支。

    而对于海军来说,连维持成本都要低得多,毕竟不用骡马不是,撑死了就是炮组成员的开支。

    所以老早的时候,大楚帝国的各大兵工厂,各类长管火炮就开始全面转产青铜火炮了,大口径舰炮也不例外。

    为了就是增加产能,同时降低部队换炮的频率,间接增加火炮产能。

    假如前线某师采用铁铸火炮的话,基本三场大规模高强度战役,每门火炮打个几百发炮弹的话,这些铁铸火炮就要更换了,不然分分钟炸膛。

    但是如果是采用铜火炮的话,那么这些铜火炮能坚持十场大规模的高强度战役或者打上千发炮弹,才需要对火炮进行更换。

    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可大了去,并且远远比几十万两银子的成本重要的多。

    综合起来,大楚帝国就更加倾向于采用铜火炮,只不过哪怕是生产使用铜火炮,其加工难度相对来说要低一些,然而随着火炮的口径增大,炮管长度变成,那些大口径舰炮的加工难度也是直线上升。

    别的不说,光光是在加工的时候,想要把大口径火炮的炮管搬动起来,并进行位置调整就是非常麻烦的事。

    同时想要用镗床对大型火炮的炮管进行精加工,其难度也是变的非常大。

    多方面综合起来,也就导致了楚军在大口径火炮的批量生产上面临了一连串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而戴新翰就是带着人,从专门设计打造新的大型水力机械,再到改进加工方式等众多步骤,最后才敲定了十八斤舰炮的生产。

    准确来说,戴新翰并不是说设计了十八斤舰炮,而是解决了十八斤舰炮的批量生产难题。

    而这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其实更加重要。

    火炮的设计,这年头的火炮其实没啥好设计,就是一根炮管而已,想要打得远,威力大一些,那么就炮管弄长一些,炮管弄厚一些。

    想要机动性,那么炮管弄短一些,炮管弄薄一些。

    非要说有,那也就是炮架上的一些细节调整了。

    又或者是研究一些在炮管上雕刻什么花纹……

    真正困扰各国铸造火炮的工程师以及兵工厂/作坊的是,该怎么把火炮给造出来。

    低成本,大批量的造出来,并且还要保持性能。

    而这,才是大楚帝国里众多技术人员们所迫切需要解决并改进的问题!雨天下雨的老子就是要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