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寨主在线阅读 - 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大典之忧

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大典之忧

    山东站场上,此时毋庸置疑已经是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山东这地方,夏天是真的热死人的。

    “天不佑我大明啊……”

    此时此刻,在东昌府大展神威,打的陈先赟脑袋嗡嗡作响的朱大典坐在树荫下,望向不远处的一脸虚弱的兵士,心中不免心生感慨。

    其实,不仅仅是将士们,朱大典自身的身体状态也不怎么好,他似乎患上了消渴之症,但是大战在即,朱大典不敢声张,只能请了一名京城来的名医帮自己医治,只是效果不怎么好,虽然喝了汤药之后不怎么难受,但是身体却每况愈下。

    当然,朱大典当下心忧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身体,也不仅仅是山东这一隅之地,而是大明全局。

    似他这般的人物,打仗怎么会将目光放在尺寸之地。

    对于大乾来说,他们的麻烦不断,大明多路出击,逼得大乾不得不拼力应对,甚至于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听说他们青州府不少官员,连裤子都当了。

    而各地的士绅,也被官员逼迫的不轻,被逼无奈,不得不毁家纾难。

    甚至于大明在各个方向的进展都是颇为顺利,于朝堂于民间,都有大明即将胜利的传闻。

    可是对于大明来说,他们的处境也非常艰难。

    先说辽地,关宁锦的大军南下,这就导致了北方的空虚,正在辽地坚守的祖大寿,立刻遭了瘟,跟何可纲两个人,每天想着各种法子,坚持抗金。

    可关键是,关宁锦的大军一股脑都被孙传庭带到了南边儿,以至于防线空虚,被楚行折腾的戴了绿帽子的黄小四又觉得他行了,最近没少给祖大寿找麻烦。

    而西北一边儿,王嘉胤谋反,陕西各地群雄响应,最近蹦出来一个叫做张献忠的猛男。

    其人,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其人文武皆通,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带着十八个寨子的乡亲,打的当地的官兵溃不成军。

    这些问题,都会快速的消耗国力,浪费本来就不充足的国库银两,听说杨嗣昌已经建议崇祯加税了。

    朱大典恨不得骂娘,都这个时候了,还给老百姓加税!

    你们这帮子蠢货,是嫌弃老百姓造反的速度还不够快吗?

    我们在前面灭火,你们在后面浇油是吗?

    这些外部的问题,还不算啥,最关键的还是内部的问题。

    首先便是与朱大典息息相关的,那便是皇爷崇祯可能真的是穷疯了,当初将一群太监全都召回去,跟着群臣吹了一顿水,说这辈子都不可能用宦官干政的,可结果呢?

    就在朱大典不远处,监军正用阴冷的眸子盯着自己。

    不仅仅是朱大典这里,其实大明到处都是崇祯派出去的宦官,用来监视一切用度,这些宦官到了地方,能不瞎折腾吗?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朱大典恨不得当场过去掐死他,这个愚蠢的没鸟的废物,他哪里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自己想让将士们拼命打仗,那次不得大把的银子撒进去。

    结果这些宦官以来,自己拿钱不方便,赏赐也不方便,将士们的战斗力直线下降。

    虽然自己也贪污一些,但是大多数还不是用在国事上,皇爷真的是石乐志,才出这等昏招。

    而且这还不算,最近东林党见孙承宗一下子掌握了大势,调动三个方向的大军,一时间上蹿下跳,就没有一条不弹劾孙承宗的,皇爷脑子也不好使,竟然没事儿就写奏疏,训斥一番孙传庭。

    气的朱大典直骂娘,你个混账皇帝,你也不琢磨琢磨,当初人家辅佐天启皇帝,将丢失的辽地收复了那么多,能没有真本事么?

    你指着上蹿下跳的那帮子文人,能干啥?

    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明真的是风雨飘摇了,希望自己一切顺利吧。

    朱大典心中腹诽了一顿崇祯,如今的崇祯皇帝在臣子们的心中越发的不堪起来,以至于愿意为其卖命者越来越少。

    即便是朱大典之所以这般卖命,也不是因为崇祯皇帝,而是为了士大夫集团,正经的士大夫是看不起伪乾的,他们觉得这帮子人若是得了江山,是没有读书人好果子吃的,所以才这般卖力镇压。

    思前想后,这些事情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他便将眼神又看向了眼前的将士们。

    且说,这一次出兵,朱大典手下集结的辽东精锐更多的,而且还裁汰了不少废物,这显著的提高了战斗力不假,但是却有一件事情变得更加明显起来。

    首先便是,辽东的精兵能打归能打,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是辽地本地人,根本不爱惜山东百姓,动不动就大肆抢劫,戕害百姓,杀良冒功,朱大典本着和气生财的道路,不跟他们计较,但是这却会激起老百姓们的仇视。

    而且这些辽地的士兵,十分不适应山东本土的环境,最近雨水还少一些,朱大典没法想象,等到山东暴雨连绵的时候,可怎么打?

    尤其是,自己手里还有骑兵,骑兵最怕的便是泥泞的土地。

    此外,便是山东地势,丘陵和山地太多了,这种特殊的地形,导致朱大典可以派出部分骑兵,在局部区域战斗,但是却很难大规模的发挥骑兵在战略上的机动性,而且在山东这地方打仗,后勤变得非常困难。

    因为,在朱大典看来,这一仗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得不打的一仗,但是对于朱大典来说,却并不是很合适。

    但是没办法啊,崇祯皇爷整天盼啊盼,将自己一家子都接到京师封赏了,名义上是封赏,实际上是怎么回事,朱大典心里能不清楚吗?

    能赢一切都好说,赢不了,就冲着自己贪污了那么多钱,他都能凌迟了自己。

    于是乎,朱大典只能寄希望自己的操作以及关宁锦将士们的战斗力了。

    太阳逐渐落下,辛苦行军的将士们也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随着将士们的气息稍微缓和,将士们皆跳入河水和湖泊之中,泡澡去暑。

    而那些被召集的青壮,以及普通的卫所士兵则在军官的呵斥下,开始迅速安营扎寨。

    此时此刻,一身长袍的朱大典依然靠在适才的巨木下休憩,听那个临死前诅咒自己不得好死的老道士说,这颗古树是隋朝时候的,倒也凉快。

    他这一军之主闭目养神,将士们自然不敢打扰。

    当然了,朱大典此时的思绪已经不再乱飘,而是将精力集中在眼下的战局上。

    这一次,他手头的兵马大致在五万五左右,其中纯粹的关宁军精锐加上之前的精锐,便有四万左右,还有一万左右的卫所补充兵。

    其实他能更加阔气点的,毕竟与女真人的大规模战事已经结束了,散乱在京师各地的兵马数不胜数,但是实在是养不起,后勤的压力太大了。

    朱大典主要挑选了一些精锐,当然,在名义上来讲,那些尚未撤退的散兵游勇,是归孙承宗管辖的。

    至于眼下这五万多精锐,到了眼下,已经不足四万了。

    这里不仅仅有与第二兵团血战的损失,还有分兵上的消耗。

    首先,自然是必要的防御、留守部队,这种地形条件和补给状态下,没人敢在这方面稍作轻视的,而偏偏沿途山沟沟太多,更不要说,那些大一些的县城和乡镇了。

    其次,便是吴三桂、祖宽领着一路偏师,大约八千余人,早早分兵,先在馆陶虚晃一枪,旋即猝不及防的出现在蒲州,然后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范县、阳谷,至于打东昌府不成,反而被人家断了后路……

    说句不好听的,一个小小的陈先赟都那么强了,他的老前辈刘青山到底有多强,朱大典自己都不好说。

    而且刘青山一出山,就拿下了盘踞在兖州府多年的梁山贼,那可是大明和伪乾两拨人许久都没拿下的起义军,其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

    故此,虽然目前看似形势大好,但是却也陷入了僵局,那就是伪乾一口气在兖州府、东昌府、济南府、青州府放下了数员大将,而且一水儿的主站兵团。

    而自己一方,却只有三四万人了。

    这也是朱大典的主要任务,能击穿大运河,就与主力部队合兵一处,从西线突破,斩断大乾的腰腹,如果不能,便尽可能的吸引大乾的有生力量。

    在盘算了一下,目前自己可以指挥的兵马之后,朱大典又开始琢磨自己的进军路线。

    目前自己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殴打陈先赟,进而进入济南府,做好燕京的遮蔽工作,这样来看,起码有个守卫神京的功劳。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如果扑在济南府,那么自己的兵力会更加分散,然而伪乾在山东各地的根基非常深厚,自己会陷入茫茫人海之中,这群发了疯的老百姓会将自己这几万人,一点一点的吃干抹净。

    然后另外一条路线,则是直接拿下,进攻东昌府了,只要拿下东昌府城,便意味着东昌府城全境都在自己手里,进一步便是夺取兖州府,接下来便可以下徐州,那也是大乾的死期。

    但如果不玩点花活出来,那还叫朱大典吗?

    他可是此次孙承宗钦定的北线将领,如何只有这么点本事呢?渤海郡公的明末大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