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在线阅读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51节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51节

    可一出比武场,司徒旸马上又变回了那副嬉皮笑脸的模样。

    裴少淮过来陪考,见到二姐夫这番模样便知道稳了。

    “走走走,回将军府。”司徒旸一上马车便催小厮道,“我忙着回家收拾,准备外任了。”心情颇佳。

    “纵是比试完毕,兵部上报名次,朝廷委派官职,也还有一段时日,姐夫急甚么。”

    “你懂甚么。”司徒旸得意道,“我收拾行囊是提前告知他们,我中了,要外任了,休想还打甚么给我纳妾的念头。”

    裴少淮笑道:“总之要先恭喜姐夫了。”

    ……

    数日之后,金銮殿上礼部、兵部公布武举名次,司徒旸位二甲第六名。

    授职时,二甲本应授副千户之职,因司徒旸为将门之后,本身有六品昭信校尉的虚职,于是改为上调两级,授指挥佥事,日后可候选为军中将领。

    择日即赴蓟州镇就任,分管边关驻军屯田、训练、司务等事。蓟州镇,在边关九镇当中距离京都最近,只一日的路程,也称九关当中的山海关,是京都北上最重要的关卡。

    司徒旸从会武宴归来,有些醉意在身上。

    天色将暗,司徒旸还穿着礼部赐的官服,他没有回将军府,反倒去了伯爵府。

    还同往常一样,他阔步来到裴少淮的院子,因饮了酒,又多了几分恣意。

    “少淮,我有些话堵在心口,无处可讲,我想同你说。”

    裴少淮见姐夫脸上没有武榜题名的兴奋,反倒多了几分惆怅,他叫长舟端来醒酒茶以后,便把小厮们都遣了出去。

    “少淮,我是不是有些无能了?”司徒旸真切道,“只因我姓司徒,我便要活在我老子的影子之下?”

    “姐夫武举高中,岂会是无能之辈?”

    “我只得了第六名,却授我武状元一样的官职,别人四海八方上任,我却贴着京都,守在山海关内……这岂不是叫人觉得我胜之不武,靠的是司徒将军府的庇佑?”

    原来司徒旸是这样的心思。

    裴少淮了然,帮姐夫分析道:“圣上有意激励将门之后参加武举,而非承袭父位,姐夫作为将门中第一批参加武举的,又得了好名次,足够耀眼,圣上让兵部偏袒你几分也是正常的……这可不单单因为你姓司徒。”

    又道:“姐夫常年习武,应当明白兵家‘天时地利人和’的道理,这运气和时机,也是一种本事,所以姐夫自不必多虑。”

    至于驻守山海关,裴少淮又道:“蓟州镇北疆燕山连绵不绝,南临渤海水天漫漫,故有山海雄关之称,城高池深,北进平川策马万里,退防高山固若金汤,如此一个地方于姐夫而言,最合适不过了。”

    “此话怎讲?”

    裴少淮知晓司徒旸心中在乎的不过两样东西,一是妻儿,二是攒一份功劳庇护妻儿,于是解释道:“退可守,不易攻破,姐夫可以放心带着妻儿赴任,不必太过担忧她们的安全。进可攻,一马平川,敌军贼心不死,待姐夫练出一支精兵强将,自有大有施展拳脚的机会。这不正是姐夫所求的吗?”

    裴少淮又补了一句:“你去问大姐夫,他必定也是一样的想法。”

    司徒旸被说服,又恢复了嘿嘿的神情,道:“我就知道来找你能得痛快,这么一想,这个山海关还真贼不错,离京都近点好,你二姐平日里想回来也方便。”

    “姐夫这么想就对了。”

    ……

    三月杨柳抽青,随春风拂动,司徒旸赴山海关上任。

    边城关卡艰苦,莲姐儿曾有意劝妹妹把长女留在京城,免得跟过去吃苦头,道:“小的还小,离不得你,大的却留在京都里,日后好找人家。”

    毕竟京都是一个圈,边城又是另一个圈。

    兰姐儿摇摇头,言道:“我明白姐姐的意思,夜里我也曾思来想去,还是不舍。我不想让孩子自小离了母亲,常常思念……这份心思,姐姐应该最明白我才是。”

    她自幼便没了母亲,知晓离了母亲的孩子是何等凄凄。

    又道:“我这样的人,本应该狠狠吃些苦头才对,却叫我遇见了司徒,有了这份福气,他去哪我就跟着去哪……这是我最好的命数,姐姐莫要担忧妹妹了。”

    莲姐儿疼惜妹妹,道:“两地不远,边城里若是有甚么缺的,你同我说,我便叫人给你送去。”

    ……

    ……

    司徒旸武举之事告一段落,乡试三年一考,今年是酉年,又是正科之年。

    裴少淮年已十五,打算一试。

    顺天府学倒也很开明,年头便统计了今年有哪些人打算参加秋闱,但凡应试者,平日里只需过来点个卯,余下时间大可以自己温习功课。

    段夫子单独教导裴少淮道:“文章绝非学了就可得,然则气度却可以从平日里养成,亚圣孟子的文章一语见地,言辞虽简,但气度浩然,靠的便是周游阅览四海名山大川,此乃功夫在文外。”

    “你虽未游历各地,却能得此气度,自有你自己的玄机。今年秋闱,若能将此气度跃然纸上,则上榜无虞了。”

    裴少淮应道:“学生明白。”

    夫子又道:“秋闱偏重时策,文章若能与大庆内诸多要事相结合,句句言之有物,而非苍白无力,更能得主考官的青睐,这也是你要注重的地方。”

    “学生会适时向徐大人、姐夫请教。”

    第50章

    “夜窗几岁聚寒萤,一日秋闱较日精”,毕竟三年一场,若是错过了,又要再等三年,顺天府学里不少学子都决定一试。

    江子匀前来伯爵府还书,顺带研讨学问,就曾说道:“八月秋闱,我不足四成把握,原踌躇是否要再磨三年,后一想,世间岂有万全之时,机会来了便应该搏上一搏。加之去岁替人作保,县衙每月发放廪膳,家中宽裕了许多,尚有余资供我报名乡试,我便不犹豫了。”

    入府学一年多,江子匀读了不少史学古籍,文章愈见醇厚了。

    裴少淮读过他的文章,觉得文如其人,见解虽不够犀利,但胜在蕴意清正雅秀,颇有古典之风。

    这样的文章容易得传统派的青睐。

    裴少淮道:“子匀兄文风已经稳固,只需再打磨打磨见解的锐度,绝不止四成把握。”

    随后,裴少淮将近日所作的文章取来,同江子匀一起讨论。

    江子匀赞叹道:“每次读淮弟的文章都让人神清气爽,耳目一新。”

    裴少淮笑道:“子匀兄休要捧杀我。”

    “我绝无此意。”江子匀认真道,“文风秀正,见解独到,笔法直接了当,叫我去改,我是找不出多余的一个字。”

    不过,江子匀也替裴少淮担忧,言道:“淮弟若是再年长两岁,定没有不中的道理,就怕主考官是个老古董,淮弟会吃年岁小的亏。”

    也是两人平时走得近,江子匀才会说这些实诚话。

    裴少淮早便考虑过这个,觉得放手一试利大于弊,笑说道:“子匀兄方才刚说完‘世间岂有万全之时’,这话我也是适用的。”

    江子匀笑呼“妙哉妙哉”。

    裴少淮问:“余下半年的时间,子匀兄打算在哪里攻读功课?”

    “我打算在斋舍里,若有甚么不懂的,可以找教谕们请教。”

    刚说完,江子匀忽想起一事,赶忙从书箱里取出小半沓纸,说道:“我近日对读了新旧版《大庆律》,发现不少改动的地方,虽只改动寥寥数字,意义却大有不同,淮弟兴许能用得上。”

    裴少淮接过,并不扭捏,两人交换学问已成习惯。裴少淮善从大处入手,江子匀则善从细微处着手,是个很有耐心的人。

    不知觉已到午时。

    “待到秋闱时,与君共桂榜。”江子匀告辞。

    “共勉。”

    ……

    锦昌侯府陈行卿、陈行辰兄弟亦在紧张备考,陈行辰是个分得清主次的,这半年暂时放下了算学,只在闲暇时略算几道小题用作消遣。

    川柏、青黛、苍术……陈行辰找全了英姐儿缺的几株药植,叫人送到伯爵府以赔罪,倒不敢对外说是给英小姐的,只说是给淮少爷的。

    裴少淮把药植送到姐姐院子里,说明了前因后果。

    英姐儿一边高兴打理那几株药植,一边听说是陈家三哥哥送来的,有些难为情也有些娇羞,说道:“本就是个小误会,不算甚么事,你也不替我拦着些……陈家三哥哥忙着温习功课,怎好叫他费心寻这些药草。”

    这京都城里,肯送花儿、肯送珠钗的少爷公子不少,肯容得下药植的却不多。

    “我拦了。”裴少淮道,“没拦住。”

    英姐儿本想有来有往,又想到秋闱在即,不可扰了陈三郎的心神,决定等秋闱之后再经弟弟的手,还些礼件回去,以表谢意。

    英姐儿对弟弟说道:“你得闲的时候同陈家三哥哥说一声,那事我并未放在心上,叫他不要惦记着,也替我说几句贺语,祝他乡试题名,桂花飘香。”

    “我省得了。”裴少淮应道。

    锦昌侯府的三小姐也时常找英姐儿叙话玩耍,或聊些诗词歌赋,或一同去戏院里看看时兴的戏。

    陈三小姐对英姐儿道:“英妹妹真是厉害,上回你教我在花茶里加些干枣片、枸杞子,泡出来的花茶果真没了苦涩味,又不会掩过花香,入口更加甜润,祖母尝了很是喜欢,让我多同你请教请教。”

    “敏姐姐过誉了,偶然发现的小窍门罢了。”英姐儿又道,“侯爵夫人最善品鉴花食,改日我用香花泥做几道点心,请侯爵夫人指点指点。”

    “那敢情好,祖母知晓了必定欢喜。”陈三小姐高兴道。

    ……

    ……

    志士惜日短,不舍昼夜。

    裴少淮每日定好时辰苦读书卷、苦练文章,日子过得飞快而充实。

    每每知晓徐大人、大姐夫在家,他便会过去“叨扰”一番,以了解朝中有哪些大事引发众议,朝中文武群臣又是甚么见解。

    徐大人、徐瞻皆是科举出身,知晓哪些事对裴少淮考试有用,倾囊相授。

    裴少淮从他们那得知了不少事情,譬如去岁秋末各地大丰收,却有官员欺上瞒下谎报灾年,克扣粮税,圣上龙颜大怒。

    又如,工部尚书上奏称,皇庄名下的田产已将近占到天下良田的一半,皇庄免税富了皇亲贵胄的钱袋,却苦了天下百姓,恳请圣上下旨整改。

    东海相隔的东委人,时常打着使节团来访的幌子,大船一靠岸,却下来一群群的商贩,在应天府大街上直接叫卖,礼部正在为此事立规矩。

    裴秉元亦来信,把自己为官几年在水利、开荒、治民方面的心得教给儿子。

    这些消息对于裴少淮应答策问是大有助益的。

    裴少淮觉得自己的文章提升了不少,可每每他将文章交给段夫子批改,被朱笔划去的地方愈来愈多,有时批注比全文还长。

    “我知晓你想问甚么。”段夫子解释道,“你若是心心念着文章好坏去下笔,便已经失了先手,你需达到信手拈来,无意成文的境界,才能多几成把握上桂榜。”

    又道:“单单是顺天府已有千余名秀才,北直隶囊括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等九府两州,届时赴考的秀才可近十千之数,乡试正榜堪堪录用百人。参试者中多的是十数年磨一剑者,厚积薄发,你若是想胜他们一筹,还需继续苦练。”

    “我若还用往日的标准要求你,你便会止步不前,是故,往日里尚可的文章,如今是不能通关了,往日里无关紧要的句式用词,你也要再斟酌斟酌,唯有细枝末节都无可挑剔,你才能不在年纪上吃亏。”

    “若是把童试三关比作爬山,乡试、会试则如同攀登悬崖峭壁,三年又三年,止步不前的人何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