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在线阅读 - 第221章 在保定开书坊

第221章 在保定开书坊

    王宏宇介绍了当时的场面:“大哥确实是含笑离开的。”

    “周将军棺椁在后面?”

    “是的,估计后天抵达。”

    “一年多以后,我跟他竟是这样相遇……”

    交流过战事方面,又交流练兵、军械的事。

    目前保定一直出力,也有一定透支的情况。

    比如之前征兵一切顺利,但是一直这么填补,壮劳力离开的越多,生产就越会受到影响,百姓的怨言也会越来越大。

    但目前这些都不会出事,因为生产状况稳固,只要不遭天灾地害,保定绝不会耽误前线的需求,更不会出现变乱。

    王宏宇十分感慨,同样是当官,怎么有的就一直想着党争和名声,有的就真的在思考做事呢?

    这不仅仅是个人能力品德的问题,而是官员抱团形成群体的问题。

    一个官员终究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群体。

    官员抱团,轻则形成地域、师生、朋友的利益群体,重则有共同的利益、意识和目的。

    官员不可怕。

    抱团形成官僚,还一起行动、互相支持才是最可怕的。

    韩浚之所以不一样,不是他能力特殊,而是他不抱团。

    两人谈笑起来,觉得君子应当卓尔不群。

    王宏宇也自此增加一个评判角度。

    自己统战那些文官,优先选择不抱团、不结党的。

    也许会有温体仁这种不抱团,却干不好事的“奸臣”。

    但温体仁终究是温体仁,对于缺少基础力量的崇祯,可以玩弄一些手段,对于有强力基础的自己,那必须再升级几个段位才能给我造成点麻烦。

    那样的人也十分稀有,无法抱团就无法延续下去。

    保定巡抚韩浚,不久前其实对王宏宇也挺担心:

    “之前两个月,围绕着王将军可是发生不少事,有些偏执的儒生,非要把自己视作高人一等,却不知没有农夫他们会饿死,没有武夫强盗第一个抢他们。”

    他说的是赵南星、高攀龙等人。

    有时候同为文官,就能将他们的心理想法看得更清楚。

    其实就是“人上人”的心思。

    读了书、当了官,觉得自己是“人上人”了。

    不把农民、工匠、武者当人看了。

    王宏宇不是这个时代的武将,而是后世朋友众多的网络活跃者,当然知道这是扭曲的心态。

    有时这种心态,特别耽误华夏的发展与崛起。

    此时穿越了,当然要打破“人上人”文化,让华夏文化更丰富和强大,争取在世界达到后世亚洲的影响。

    “报!”

    忽然巡抚衙门外有人发喊,并跑步接近。

    管家去迎后,拿着一封厚信回来。

    “老爷!有京城重要邸报。”

    “哦?放在这里,我和王将军一起看。”

    两人翻开邸报,只见是朝廷新的一轮人事任命。

    原吏部右侍郎邹元标,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原光禄寺卿高攀龙革职回家。

    原左都御史赵南星,迁工部右侍郎。

    ......

    这份邸报内容虽少,事情却很大。

    都察院一把手的位置换人,虽然是从东林党的赵南星换成同为东林的邹元标,但是风格从偏激进,换为了比较稳健的一派。

    擅于喷人的高攀龙,则直接滚回家。

    天启相当于对自己下罪己诏,对赵、高也做出了惩罚,但不十分严厉,不会招致抨击。

    这一手很漂亮。

    韩浚也称赞当今圣上是有主见的明君,如果有能臣辅佐,必能实行新政。

    其实天启缺的不是能臣,而是缺可以依靠的基础。

    这个话题浅尝辄止,毕竟在这个时代,背后对皇帝谈论过多时略有不道德的行为。

    王宏宇倒是不很在意,但考虑跟韩浚还没有那么熟,所以不多谈此事为好。

    倒是有个产业,很适合在保定。

    正要请求巡抚韩浚给些支持。

    那就是印书和出版。

    晚明时期印刷技艺得到很大提高,市场经济繁荣,书坊遍布全国各地。

    万历年间民间书坊的数量,有名可考的就已经达到近一百家。

    全国如此之多的书坊当然不仅仅卖科举相关内容,更多的是畅销通俗小说,市场需求相当旺盛,如此之多的书坊足以来承担话本小说的商业运作。

    尤其是嘉隆万以来,商品经济繁荣、人口增长较快、生活相对稳定、城镇数量也迅速增加,出于社会中下层的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除了书香门第与考取功名者,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参与到小说、诗集等各种读物的购买和阅读的队伍当中来。相比于之前的时期,由于读者人数迅速增长,队伍庞大,虽然个体购买一般,但是总购买力惊人,所以晚明成为通俗小说飞速发展的时期。

    王宏宇就要搞这个,既能赚钱,又能做宣传工作。

    之前也安排孟彪初步调查了这方面的产业情况。

    民间有名可考的一百家书坊,主要集中在苏州、南京、杭州、扬州等江南地区,北方的数量相对较少,但也有不小的市场。

    这个时候,京城有十几家书坊,保定却只有一家本地名门开设的,专卖诗集、小说和四书五经的书坊。因大运河与海港新发展起来的天津,甚至一家有名的书坊也没有,全靠书贩和大户少量销售。

    保定和天津的印书出版市场空间非常大。

    这就是选址在此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此地城里的人口有20万,周边还有接近10个县城。

    保定又通过白洋淀、拒马河、大运河支流等的水路,与天津、京城运输沟通非常方便。

    城区和周边的河流资源丰富,既能用于运输,往下游运送货物,也能选择合适位置,有充足木材和水源造纸。

    选择在保定印刷和开设书坊,除了市场和交通,还有一层考虑是,有巡抚韩浚作为支持者。

    印书局的选址和用工的方面,肯定要让韩浚协助开展。

    书籍出版也会触及本地原有一家书坊,以及一些书贩的利益。

    王宏宇在保定本地没有人,当然需要背靠此地最有权势的巡抚衙门了。

    对方想找麻烦,一旦听说是巡抚的友人开设,巡抚衙门的人专门订购此书访的书籍,哪个还敢找麻烦?雪豹导弹的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