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言情小说 - 女尊首辅养成记(科举)在线阅读 - 第 50 章 第五十章

第 50 章 第五十章

    从酒肆回家之后,杨思焕看了会儿书,觉得头晕就吹灭烛火伏在书案上。

    五年了,她本以为自己早已适应这个世界了。这个时候却想起来这世界之前的事。记得和父亲散步时,曾问过父亲的一番话。

    “老杨,你和我妈谁追的谁?”

    老杨托了托鼻梁上的眼镜,笑了:“谈不上谁追谁,自然而然就到一起了。”

    老杨上大学的那会儿,大学生简直就是国宝。他从农村考到南都大学,凭自己的努力在南京扎根。

    老杨年轻时,风度翩翩仪表堂堂,脾性又佳,直到现在气质依旧。他和人说话时,不论对方身份高低,都是慢条斯理、一丝不苟,年轻时不知被多少姑娘惦记过。

    和他相比,杨妈妈就普通多了,她家姊妹多,生活艰难,因此她连高中都没读。不仅如此,杨妈妈性子急,和温柔二字丝毫搭不上边。

    老杨睡前习惯看西方文学,杨妈妈就自己玩消消乐,玩了两三年,已经玩到两千多关;老杨爱好广泛,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平日尤其喜欢研究星星,而杨妈妈只会和退休老教师搓麻将。

    杨思焕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两个人是怎么凑成一对的,却看两人结婚二十多年,还像热恋中的情侣,在她面前秀恩爱。

    一家三口经常一起散步,就天南海北地聊,话赶话就聊起杨思思名字的由来。

    杨妈妈拍着女儿的肩膀,略带嘲讽的说:“你不知道,我们刚结婚的那会儿,你爸还在南都大学物理系当老师,有个女学生长得那叫一个绝色,她看你爸那眼神,....”

    杨爸爸适时清嗓子打断:“越发的不着调了。”wap.

    “还不准人说了?”杨妈妈嘲笑道。“后来听说她嫁给了一个德国老头。她名字我到现在还记得,叫高思思,后来你出生,你爸就给你取了这个名字。”

    杨爸爸无奈地笑笑,不说话。

    “哈哈哈,爸,真的吗?看来我真是你的小情人。”

    “别听你妈胡说,巧合而已,当时是没在意,不然也不会取这个名。”杨爸爸轻叹一口气。

    杨妈妈笑着继续排揎:“越描越黑,咱俩在一起之前你就和你们班那小谁腻歪过,不说别的,你敢说,你和我结婚后就没其他心思?”

    杨爸爸望天沉吟良久,开口正色道:“我说没有,想必你也不信。确实有过,还不止一个。”杨妈妈听了竟也不生气,听杨爸爸继续说:“世上优秀的女人多了,我不是圣人,有些时候也难免动心,但也只是心动罢了。”

    说着,摸了摸女儿的头,开始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年轻人动辄就为了所谓的真爱离婚,我看都是作的。毛毛,我跟你讲,很少有人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没结婚前你可以轰轰烈烈,结婚之后就要三思而后行了。”借着教导女儿的话头,杨爸爸就将话峰转过去了,微微笑道:“再怎么心动,那也只是浮云,陪你走到最后的才是你要珍惜和爱护的。珍惜眼前人。”而后揽起杨妈妈的腰。

    夕阳下夫妻二人相视一笑,抛下女儿上前走了。

    时隔多年,杨思焕回忆往事仍觉得心暖。

    这次她是真醉了,这种感觉不大好受。趴在桌案上,她仿佛听到老杨温声在她耳边说:“毛毛,不管怎么样,既然在一起了就不要计较那么多,一切朝前看。你自己选的人,认定了就该相信他,过去的就叫它过去,两个人的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好......”她吃力地睁开眼睛,望着窗外点点星光,眼皮越来越重,最后沉沉地睡去...

    日子在上朝、放衙中一天天过去,天气越来越冷,百官朝服也由薄变厚。

    北风呼啸了一夜,初雪飘然而至。

    今年是乡试年,六部有不少官员被下派至地方主持乡试。礼部也有三四人被派遣出去了,很多杂事积压下来。

    杨思焕身兼礼部员外,自然得多担着些。这日下朝之后,她像往常一样准备回礼部衙门,刚要出宫,就被人叫住。

    回头看,是个宦官,那宦官半低着头,恭立在茫茫大雪中,模样似曾相识。“杨大人,太女殿下召您过去。”嗓音独特,带着几分戏腔,杨思焕终于记起来,这就是恩荣宴那日为她引路的太监。

    近日朝中整肃贪腐,不少大臣卷入其中,朝中上下一片肃杀之气。那些落马之臣,多半有个共通之处:暗地里或多或少都和太女有过往来。

    前有暗奏梁王不轨,后被封至北漠,离京不久就病死途中。如今言官奏太女谋逆。有道最是无情帝王家,比皇帝更难做的便是皇女。

    “大人,殿下还在等着您呢。”宦官低声催促,头缓缓抬起,漠然望向杨思焕。

    她回过神来,紧抿着双唇,提步朝宦官走去。风口浪尖上,在这皇宫中、众目睽睽之下,太女传召她,真是叫人捉摸不透。

    杨思焕跟随引路的宦官去了东宫,宦官进去通报,她就侯在殿外,很快就有人过来将她领到书房。书房敞亮,朱承启就坐在书案前,半边身子被屏风遮住。

    杨思焕跪下见礼:“微臣参见太女殿下。”

    朱承启搁下手里的书,上前亲身将她扶起。“杨大人请起。”

    杨思焕起身时,无意间注意到太女方才看的书正是她所编纂的《天时策》,这是《永宣大典》的天文部分,她花了近一年的功夫才编好,也因此官升一级。

    “杨大人不必拘束,坐下说话。”

    待杨思焕落座之后,朱承启感叹:“母皇下令修典,至今已有两年多,六艺部分却迟迟没有进展。前些日子本宫得命负责大典编修一事。”至此一顿,而后才道:“此事一拖再拖,不便耽搁了。孤看了子初辅编的天文部分,甚是满意,欲将六艺交与你编。如何?”

    朱承启唤杨思焕的字,一下子就将彼此的距离缩小。但杨思焕却不敢大意,君是君,臣是臣。

    这事她有耳闻,六艺部分并不是没人编,翰林院前前后后交上去数十份六艺初稿,都被驳回。其中三十多位官员为此被杖责。

    所谓六艺,乃礼、乐、射、御、书、数。

    当中“数”便是算数,杨思焕自认为问题不大,但其余的知之甚少,之前科考有涉及,却是她的短板所在。

    “杨大人不愿意?”

    她回过神来,拱手低眉:“臣不敢,臣只是不擅长,怕误了事。”

    朱承启微微一笑:“孤既然叫你来,自然是信你的。况且你还是孤亲选的贡士。”

    话已至此,杨思焕没有推脱的理由,只好硬着头皮承了令。

    ***

    杨思焕走后,五皇子朱立恩就来了东宫,不等宦官通报,就闯了进来。

    “皇姐,你屡次三番拉拢杨思焕,是何道理?”

    朱承启收笔,屏退左右,沉下脸来说道:“你越发的不规矩了,不经通传擅闯东宫,之后守门的太监领罚,你自去看着,想想他们为谁受的罪。况你一个皇子,朝中之事岂是你能置喙的?方才你这番说辞要是落到别人那里,孤与母皇之间必起罅隙,这些还要我教你?”

    朱立恩嘴唇翕动,半天说不出话。

    这时,不远处有人唱礼:“帝君驾到。”

    话音刚落,一位锦衣中年男子步入东宫,吩咐随从退下,独自进了东宫书房。

    “恩儿,太女终日忙于政务已经够累了,你莫要扰了她的清净。”

    朱立恩正在气头上,听帝君语气不好,就忍不住抱怨:“姐姐是女孩子,累一点也是应该的,父君却总偏心于她。”

    朱承启闻言目光微烁,抿着嘴唇不说话。

    帝君挑眉:“你自小要什么有什么,我可有不依你的?是本宫将你惯坏了。本宫听说,你总想着法子去亲近那个小杨大人,本宫打听过了,人家是有正室的人,难不成叫她娶你回去做小侍?仔细叫你母皇知道,把你嫁到南疆和亲去。”说着,又厉声道:“你一个中宫嫡出的皇子,却不如其他宫里的儿子懂事,跑到这里惹你姐姐不痛快。”

    话没说完,朱立恩就失魂落魄地扭头跑了,边跑边掉眼泪。

    当殿中只剩下帝君和朱承启之后,朱承启轻叹一口气:“是时候为他说门亲事了。”

    帝君走到朱承启身旁的椅子上坐下,柔声说道:“也好,过几日本宫就向你母皇进言。”

    “在此之前,有劳父君替我将他拘起来。这也是为他好。”朱承启道。

    帝君颔首,突然想起什么,上前拉起朱承启的衣袖,只见他洁白的右臂上,横七竖八地交错着深紫的淤痕。顿感心痛。“痛吗?”

    朱承启笑笑:“我若说不痛,父亲可信?”

    帝君被这话怔住,他的儿子,本应该和其他皇子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却因他一己私念搭上半生,从一出生就男扮女装做了嫡长皇女。担下这重担。

    近日言官弹劾东宫谋逆,朱承启明知是皇上自己设的套却只能往里钻,自领三十鞭。

    想到这里,帝君心痛不已。“儿啊,你跟皇上认错不就好了,毕竟你们是母女,那些愚官只是外人。”

    朱承启却轻描淡写地抽回手,“父君难不成也糊涂了?那种事情怎能说认就认?

    她们有心构陷于我,母皇自是知晓,况且母皇也只是鞭挞我几下,想搓我锐气,之后依旧把修典之事交给儿臣来做。

    说明我的储君之位一时半会不会动摇。父君可以放心的回去了。将来我会将这大犁江山奉给承祯,说到做到。”

    帝君垂眸,欲言又止,留下南疆进贡的金创药就走了。

    朱承启扶额,想起前些日子逼问太医,得知一件惊人的事:皇上病入膏肓,日子不多了。

    外人看来永宣帝忌太女,想折东宫羽翼以稳皇权,朱承启却明白母皇的良苦用心。

    朱承启上有雄心勃勃的众皇姐,下有英武过人的齐王,且当年废太女的遗孤至今下落不明,朝中几出势力涌动,她现在还年轻,母皇怕自己驾崩之后她顾不下全局。遂引言官参她,以此罚下一批大臣,待她驾崩之后,就由朱承启重新重用那些流放的大臣。

    恩威并济,以此笼络人心,永宣帝为她亲手养育的女儿,也是用心良苦。

    望着空空荡荡的大殿,朱承启陷入沉思。史官提笔的女尊首辅养成记(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