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最后的决战
…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宿将,刘延庆的感觉真是遭透了。 ——刘延庆几乎百分百确定,只要他出战,肯定会吃一场大败仗。 依照刘延庆的想法,是打死不出战,甚至刘延庆都想撤兵。 可刘延庆这时候再撤兵,那就不是撤退了,而是败退了,哪怕他前前后后连民夫加一块一共也不过才死伤了不到三千人马。 而败退意味着什么? 那就意味着才五十多岁的刘延庆的军旅生涯和政治生涯的结束,意味着保安军刘氏也要跟麟州杨氏、丰州王氏、绥州高氏等西军曾经显赫一时的将门世家一样走向没落逐渐成为历史。 关键刘延庆接受不了自己从西军的权力中心离开。 刘延庆觉得自己败不起。 因此刘延庆撤不了兵。 打必输无疑,还不能撤兵,而耗下去还每天都要承受不小的伤亡。 一秒记住 而且,如今宋军将士的士气已经低到了谷底,随时都有大溃败的可能。 怎么会这样? 早知如此,我刘延庆定然不会南下寻求甚么决战,将自己陷入这般绝地! 话说,我当时为何会率兵南下决战? 刘延庆想了很久,才想起来原因。 之前刘延庆也跟不少宋军将士一样觉得,蚁贼而已,纵然其水军强大,纵然其据坚城而守难以攻打,可野战,别说我有三万多精锐的骑兵所向披靡,就是没有,也定然能轻松击败一群才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有何畏惧? 谁想,李存那贼厮这般厉害,防御不见半点漏洞,攻击手段又花样百出,处处占我先机,将他那庞大的兵力运用到了极致,不懂兵法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厉害。 刘延庆甚至不无骄傲的想,也就是我刘延庆性子沉稳,换一个稍稍激进一点的统帅,此时怕不是已经吃了败仗。 可……现在到底该怎么办? 就在刘延庆站在箭塔上望着远处猎猎作响的虎贲军大旗思索着到底该怎么破敌之际,远处突然来了一大群披麻戴孝的人。 这群披麻戴孝的人,各个脸上写满了悲伤和愤怒,就仿佛他们走出的每一步都带着一个震人心魄的“恨”字。 为首的那人,一身孝服,三十来岁,浓眉大眼,膀阔腰圆,给人的感觉就两个字——威武。 此人正是镇戎曲家年轻一代最优秀的将领曲端,他机敏知书,善于写作文章,富有兵机韬略,历任秦凤路队将,泾原路通安寨兵马监押,如今还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成为泾原路第三将。 西军中有一个说法,东姚西曲,说得就是姚平仲和曲端这两个西军当中最优的秀青年将领。 而曲端身后的棺材里装着的是镇戎曲家当代的族长,和王育一块将后军的大将曲奇。 也不知是天意,还是曲奇太倒霉了。 就在昨日,曲奇从后营来到前营,想要找刘延庆谈谈粮草已经不足了的事。 谁想,曲奇刚进入前营,就飞来一块炮石,正中曲奇的脑袋。 正应了那句话,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曲奇的死,给刘延庆部宋军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精神冲击,使得刘延庆部宋军将士紧绷的精神再也绷不住了。 可一心在找破敌之策的刘延庆,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所以才有今天曲端他们抬棺来见刘延庆的一幕。 曲端一行人来到刘延庆所在的箭塔下,齐刷刷的单膝跪地,曲端大声请战道:“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都统若坚持不战待死,请降下军令,叫镇戎曲家好男儿为我大宋一战,灭此贼寇!” 曲端这话,已经不是不客气了,而是赤果果的在骂刘延庆了。 刘延庆一听,青筋直蹦,就想发作。 可让刘延庆万万没想到的是,不等他发怒,在场的并不是曲家部曲的将士竟也纷纷单膝跪地抱拳:“请都统令我等出战!” 见到这一幕,刘延庆暗道:“坏事矣!” 刘延庆知道,他再也压不住手下骄兵悍将想战的心了。 刘延庆当然知道,这些骄兵悍将为什么想战。 试想一下,一连半个多月每天都要饱受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飞来的炮石要了自己的小命的巨大心理压力,有多少人能不在快要崩溃的边缘想:“死在战场上也好过现今这般不知自己甚么时候就被炮石砸死!” 关键,你刘延庆就只会叫我们冒着铺天盖地的炮石等死,你倒是拿出来点东西啊,半个月了,打又不打,撤又不撤,就眼睁睁的看着我们每天都被蚁贼一点一点的击杀,你算甚么统帅,我们凭甚么听你这个废物的?! 刘光世一脸紧张的来到刘延庆身边,小声提醒道:“今日若不出战,恐哗变也。” 哗变! 那可是有可能会将统兵将领给宰了的可怕之事。 那可是对统兵将领不满至极的集中爆发。 那可是比刘延庆被朝廷免职离开西军的权力中心还可怕的事。 这一刻,刘延庆才意识到,他一直力压这些骄兵悍将,不让他们出战,还不让他们撤退,就让他们一直在这白白牺牲的做法,有多不妥。 想到没准下一刻自己就会被乱军砍杀在当场,刘延庆的冷汗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就在这时,童贯的催战文书又到了。 这已经不是刘延庆收到的第一封催战文书了。 可以说,童贯的檄书一日六七至,且措辞严厉,指责刘延庆逗遛玩敌,甚至强令刘延庆立即出兵,必须以剿灭蚁贼来赎罪。 上挤下压,让刘延庆忍不住怀疑他自己:“难道我错了?” 刘光世又道:“哀兵必胜,士气可用也。” 现如今,不论是哪方,都已经不给刘延庆继续狗下去的机会了,关键想了半个月刘延庆还是没有想到破局的办法。 刘延庆在心中默默的一叹:“事若不济,天也,非我刘延庆不尽力耶!” 随后刘延庆简单干脆的下令:“擂鼓出兵。” …… 宋军营寨中发生聚兵这么大的变化,当然瞒不住派了十组观察哨日夜不停的盯着宋军大营里一举一动的李存。 李存亲自登上瞭望塔用千里镜看过宋军营寨中的变化之后,笑着下令:“叫投石机、抛石器回来罢,准备决战。” 虎贲军的一众将领监军一听终于把这群乌龟给逼出来了,全都喜笑颜开,然后他们一边各自去做出战的准备、一边嚷嚷着这回终于能好好打一仗了。 憋了这么长时间的,可不仅仅是刘延庆部宋军,虎贲军这边也同样憋着一股劲。 ——虎贲军这边的战兵最近这半个多月可是每天大鱼大肉的养膘,就准备一战解决这群一直躲在龟壳里的乌龟们。 如今,终于可以建功立业受赏了,虎贲军的将士当然兴奋不已。 等一众虎贲军将领和监军一边摩拳擦掌、一边走远了以后,李存收起笑容,转为长出了一口气。 根据武德司和亲军都卫府陆续传回来的消息,西线宋军和地主武装加一起,现在只怕拥有不少于三十万战兵,连厢军、民夫也算上,肯定超过五十万了。 而这五十万大军现在正在对方腊义军进行最后的围剿。 可以想象,一旦西线宋军剿灭了方腊义军,肯定会向东进发。 李存真不知道自己留在家里的那不到二十万大军到底能挡住西线宋军多长时间。 所以,李存也着急解决掉刘延庆部宋军,这样他才能从容不迫的跟西线宋军进行最终对决。 ——李存最不愿意发生的就是,刘延庆部一直这么不打也不走,就在这一直这么拖着自己,等着西线宋军也来跟自己开战,让自己两线作战,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李存可就不好打赢这场战争了。 好在—— 在自己日夜不停的炮雨的骚扰下,刘延庆先挺不住了…… …… 新月阵形是由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中首创,以少胜多击败罗马军队从而流传千年的经典阵形。 其实,新月阵跟我国的鹤翼阵效果大同小异。 而李存之所以选择新月阵,没有选择鹤翼阵,不是因为李存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是因为李存不想让敌人把自己的举动给吃得太透。 说穿了,李存就是故布疑阵,在心理上给宋军一定的压力。 按照李存早就定好的战略,虎贲军的新月阵,以战斗力较弱的二杆子部虎贲军、梁振部一万精锐和两营重甲步兵作为中军,排成新月形,凸出的一面对着敌人,两边是战斗力较强的亲卫左军、亲卫右军、亲卫中军和苏东部的一万精锐,在新月阵的两端是两支亲卫马军。 另外,李存将自己的五百座塔楼及那两千门小型配重投石机和手拉式抛石器也布置在了两翼,用以加强两翼的攻击力。 至于亲卫前军和亲卫后军则作为李存的预备队和杀手锏。 等李存这边布好新月阵前往阵前不久,宋军也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宋军方面有八万左右的步兵,共排成七十列,以密集的队形摆在中央,骑兵配制在左右两侧。 从宋军所摆出来的阵型猜测,宋军的目的应该是要以精锐的步兵进行强有力的冲击,突破虎贲军的中央防线,一举取得成功。 由此不难看出,宋军这次是打着主动进攻的目的。 这其实也正常。 骑兵在江南水网难以作战是一个经典的认知误区。江南水网只是让步兵有了船这个增加机动的手段,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骑兵的优势。历史上,金军搜山检海,蒙古人把骑兵推到越南,朱元章灭张士诚,朱棣靖难,满清八旗灭南明,都没有规避在江南使用骑兵,实战效果也不差,所以骑兵在南方是可以正常作战的,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要进山区。 所以,虽然刘延庆的性子谨慎,作战技巧趋于保守,但宋军中有三万多精锐骑兵,步兵中又有大量的西军精锐步兵,只有主动攻击,让其精锐的马军跑起来,才能发挥出其部的最大实力。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刘延庆等宋军的高级将领知道,摆出来了跟鹤翼阵有异曲同工的新月阵的虎贲军,打定了防守反击的主意,他们这边要是不主动攻击,这决战肯定打不起来。 再来说虎贲军这边。 李存六千马军,还是二流,甚至有可能只是三流水平,怎么主动发起进攻? 而且,新月阵的精髓就是,在于以较弱的中央战线吸引敌人强大的正面攻击,然后逐渐后退,诱敌深入,之后再通过两翼骑兵的“向心攻击”收拢口袋,从侧面给予敌人决定性的打击。 双方摆开阵型了之后,便开始试探性的攻击。 ——宋军那边主要是以轻骑兵骚扰,看看能不能靠轻骑兵的机动性吓散或是射散虎贲军的阵形;而虎贲军这边,在李存的指挥下,主要是以塔楼上的床弩和神臂弓击杀敢进入其射程范围内的宋军轻骑,其他人就是死也得给李存死在原地。 在这个过程当中,双方的布局基本上完全形成。 只等最后的决战…… ……任鸟飞的干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