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寒门仕子在线阅读 - 第863章 关于削藩

第863章 关于削藩

    皇帝口中所说的盛行呼声,自然是瞎编胡谄,话中重点,当然是削藩俩字。

    大臣们听话听音,没有一个不明白的。

    关于如何削藩,一直是困扰古今帝王的一个超大难题。

    若是摁得过了,藩王们就会产生强烈抵触;若是抓得松了,就有可能酿成藩镇割据之势。

    这种力道,委实不好把握。

    藩王和朝臣不同,不存在所谓的致仕一说,只要他人还活着,就能享受到与生俱来的超然待遇。

    此外,藩位还属于世袭制。

    爹死了由儿子继承,儿子死了又由孙子接盘,福荫可达好几代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朝藩王的开枝散叶能力极其强大,只要三十来年时间,一个王就可以繁衍出上百个子孙。

    想想也能理解,在‘没有圣谕不得离开封地’的强制禁足令下,他们的娱乐项目确实少得可怜,而造人运动,也就变成了他们日常的主要排遣方式。

    宗室人多,就代表开支不菲,仅仅这一项,就占据了皇帝内库银子的八成消耗。

    可是,这些钱却换来了一大群的白眼狼。

    他们不仅不感恩,竟然还想着要当皇帝。

    就当下的实况来说,豢养门客以及家臣,已经成为了不少藩王的主要嗜好。只要他们处心积虑,就可以经营出一些实质性的名堂来。

    由此可见,藩王的势力必须设法削弱,否则,就会有第二个、甚至是第三个李良启于未来崛起。

    推恩令固然可选,但那却需要两代人的时间才能见效,皇帝已经等不及了。

    为避免重蹈建武帝的覆辙,他决定采用一种看似的合理的方式来解决此事。而李良启的造反,就是一个不错的可选由头。

    当然了,这个由头是他故意营造出来的,只是别人不知道罢了。

    群臣虽然被蒙在鼓里,但也不是懵叉叉的睁眼瞎,他们审时度势,基本上是看出了症结所在。

    燕王造反,其子又造反,难道这还不够说明问题的吗?

    削弱藩王实力,势在必行。wap.

    然,想归想,做归做。

    面对皇帝的公然垂询,大臣们却是全都闭上了嘴巴,他们既不出一言、也不献一策,就如同会说话的哑巴一样。

    这种一开口就会得罪一大票人的蠢事,又怎能鲁莽地去做呢?

    且,还没有半点好处。

    对于群臣们的装傻充楞,皇帝倍感膈应。

    自己自诩是古今少有的道德明君,自然是不适合去唱黑脸,最好方法就是,让群臣们泣血力谏,而自己则是半推半就地勉强为之。这样,既保全了面子,又能把事办成,相得益彰。

    可没曾想,这些个老家伙一个比一个精,见势头不对,全都变成了尸位素餐的假哑巴。你说你说,这还有半点替君分忧的觉悟吗?

    不得已下,皇帝只得向殷俊投去了求援的目光。

    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理应开拔头筹。况且,殷爱卿的威望现在正盛,由他站出来那么登高一呼,别人又焉能不应?

    殷俊见皇帝望来,也不禁泛起了纠结。

    老丈人曾再三地嘱咐说,一定要处事圆滑,切莫要木秀于林,从这一点上来说,自己不应该去捅这个娄子。

    然而,皇帝又是那么地恩宠自己,而且还赐下了可以为江山社稷一决对错的无上断刀,如此大的信任,自己又岂能不尽肱股之力呢?

    迟疑了一阵儿,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这一炮,必须得开!

    “陛下,通过燕王父子俩先后忤逆不难看出,藩王势力已经成为了威胁江山社稷的主要毒瘤,此为附骨恶疾,不治将恐深。因此臣谏言,应该削弱众藩王们的相关实力,否则,后患还会发生。”

    皇帝闻言点了点头,又向孟既明问道:“孟爱卿以为如何?”

    “这……”

    “莫顾忌,且说说看!”

    孟既明见殷俊发出鼓励,这才持笏前趋道:“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有做到了错而能改,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臣认为,朝廷的对藩之策存在着严重疏漏,现在应该及时地亡羊补牢,拨乱反正。削藩之事,宜早不宜迟。”

    皇帝欣慰地一笑,又环顾着大臣们问道:“卿等以为呢?”

    群臣见无路可避,只得硬着头皮和声道:“吾等皆附议。”

    嗯,全票通过!

    这样的话,事情就变得顺畅多了!

    皇帝笑道:“既然卿等都是这样认为的,朕又岂能拒不纳谏?”

    说罢,他便对待诏侍郎杨恭林道:“速速拟旨,废除掉原有的封藩制度,并收回所有的已外封属地。之后,藩王们的食邑,皆由朕的内库房统一发放,若有因功受禄者,则由户部负责开支……”

    这话什么意思呢?

    简言之就是,把藩王们所占的封地尽数收回,并改为是由皇帝来发放他们工资。

    这样一变,就基本上把藩王们的经济来源给卡死了,没有封地的各项收入作为支撑,你还拿什么去招兵买马?

    那,藩王们会同意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

    对此,皇帝也不是非常有底。

    不过这次,确实是个非常难得的上好契机,此时若不展开动作,机会可就稍纵即逝了。

    顺势而为,总比逆流而上的要好。

    “陛下,此诏何时发出?”杨恭林落笔后,连忙问道。

    “即刻外发,并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各地,且,要求众藩王必须以上书的形式表明立场。要么同意,要么反对,绝不存在所谓的中间站。”皇帝笑了笑,道。

    “且慢!”殷俊叫了声停,后又对皇帝谏道:“微臣以为,但凡是响应圣意者,都应该得到重重的赏赐。若是因某些原因不愿撤藩者,应该亲自来京和陛下说明具体情况,然后,再酌情定夺。”

    来京??

    这一招,可是明晃晃地恫吓啊!

    你来了,还能走的了吗?

    要么禁足,要么咔嚓,二选一。

    皇帝想了想,笑道:“殷爱卿这个建议非常的好,嗯,就把这一条加上去吧。”佯忘的寒门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