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官办诸厂(1)

第二百五十九章 官办诸厂(1)

    现阶段的大明,就生产这一领域来讲,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多数都属小作坊生产,连规模化生产的初阶都没摸到。

    资本的积累,规模的增扩,都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

    或许一代,或许两代,或许更久,毕竟发展也是讲究历史周期性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无法无视和更改的。

    想要改变大明所临境遇,就必须调整生产模式,从过去单一的土地所产,靠天吃饭,演变成多样的生产方式,解决多数没有土地的群体需求。

    “皇爷,国丈他们都来了。”

    王承恩低首走进东暖阁,拱手作揖道。

    “宣。”

    崇祯皇帝言简意赅道。

    在山西、北直隶、山东治下,明确募工这一总体构想,让三地赈灾行署,聚拢治下流民群体,以整饬水利、整修驰道为名,实现对各自治下流民的再聚拢,代表着崇祯皇帝要出手振兴实体工商业了。

    “臣…周奎,拜见陛下。”

    “臣等,拜见陛下。”

    “草民等,拜见陛下。”

    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所站十余众人,除了周奎表现还算淡定,剩下的那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心里都很是紧张。

    他们这些人,有川海总会的管事,有经筛选所定皇商。

    能进宫觐见天子,对他们而言是不敢想象的。

    当然他们这些人只是代表,还有很多人,是没有资格进紫禁城的。

    “免礼吧。”

    崇祯皇帝神情淡然,看向周奎他们说道:“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汇通票号和川海总会,发展势头还算迅猛。

    都在北直隶、辽前两地,实现了府、州、县、卫的覆盖,也算超出了朕的预期。

    朕今天召见你们进宫,就是想聊一聊建厂之事,刚好,此前经内厂核定的几名皇商代表,也跟着进宫了。

    朝廷近期打算在山西、北直隶、山东三地,开始聚拢治下的流民群体,以整饬水利、整修驰道为名,叫这些流民提前适应按劳分配的新环境。”

    章谨忠、吕庸葆、岳庆章、盛应武这帮川海总会的管事,刘江安、夏良玉、秦之鸿、寇熹亮这些核定的皇商,无一例外,心里都暗暗揣摩起来,眸中掠过一些精芒。.

    在崇祯皇帝整顿直隶境内的皇庄,除了恩养遗孤遗孀,分流灾民,将所辖多数土地,承包给这些群体种植外,还在这些皇庄的治下,先后筹建起一批规模化生产的工厂。

    纺纱厂、织布厂、成衣厂、铁厂、盐厂、煤厂、琉璃厂、造船厂……

    所涉足的产业领域很多,依靠资源集中的优势,在内厂的统筹发展下,很多崇祯皇帝构想的制度,包括按劳分配,培养和晋升机制等等,都逐一的落实下来,实现了非蒸汽时代的流水作业,即最原始的工厂模式。

    上述诸厂的生产模式,贯彻了流水线作业,依靠纯手工生产进行推进,单单是这般,也足以远超大明治下,那些小作坊生产的诸多产业。

    在各地皇庄所筹建起的这批工厂,经过去一年多的磨合生产,不断追加产量,以多劳多得为激励,也算培养出规模较大的产业工人。

    崇祯皇帝心里也清楚,想在大明实现第一次工业革命,那没有个几十年的积累沉淀,是断然不可能的。

    他这一代能否见到蒸汽机,都是不好说的事情,但只要根基扎的够牢靠,那相信大明日后定然能见到。

    这个要扎牢的根基,就是原始工业化发展,即工业化前的工业化!

    西方发展原始工业化,经历了大约300年时间,期间上演了羊吃人、大航海扩张、奴隶贸易、殖民统治、战争掠夺等血腥积累。

    大明想要逆转困局,避免江山倾覆,崇祯皇帝思前想后,唯有走原始工业化发展,不断提升生产力,才有可能将跑偏的路拉回正轨,并逐步的完成自我革新,走一条海陆并进的新道路。

    “通过皇庄所筹建的诸厂,批量生产的各类商品,在川海总会的售卖下,朕发现走规模化生产,能帮助朝廷,帮助地方,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

    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开口道:“所以朕打算以川海总会为主,汇通票号为辅。

    以专项技术售卖、专项贷款扶持的方式,叫川海总会和你们这些皇商,在山西、直隶、山东境内,开设起一批官办诸厂。

    有了这个名义,在地方上才能不受刁难。

    有了这个名义,在地方上才能发展起来。

    王伴伴,将朕所拟章程,叫他们都看看吧,汇通票号和川海总会的人留下,其他人都先退下看吧。”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刘江安、夏良玉、秦之鸿、寇熹亮这些皇商,表面上还流露出些许紧张,可心里却暗自盘算起来。

    谁不清楚川海总会这边,对外所售的诸多商品,皆是从各地皇庄所筹建的诸厂,进行直接转递倾销的。

    像棉布、煤炉、琉璃器皿、琉璃镜、肥皂等等,针对不同需求的群体,分别都有相对应的规格。

    特别是水泥、钢料、铁料等涉及基建和军工的产业商品,那绝对是热销的存在,根本就不愁卖。

    毕竟直隶境内的驰道建设,西山治下的军工产业,全都给内部消化掉了。

    培养和扶持上下游产业,是崇祯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

    有武备院这一科研核心兜底,蒸汽机研制不出来,但研究出水泥、玻璃、肥皂等物,只要给的银子够多,崇祯皇帝不觉得这有什么难的。

    这些孵化的种子,一旦撒在各地生根发芽,就必然会茁壮成长起来的,到那个时候,大明地方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然,也会催生出另一群体,大小工厂主群体。

    “国丈,汇通票号的发展,的确是不错的,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伸手对周奎说道:“先前所培养的那批人才,朕觉得是时候放出来了。

    此后三年间,朕要汇通票号在山西、山东、河南等地,都先后开设起各级票号,并形成有效的监管制度。

    除此之外,汇通票号在山西、北直隶、山东三地,都要拟定一批份额不小的专项贷款额度,专门用作工商业贷款所需,这些具体细则,由汇通票号总办进行核准,尽快呈递到御前来。”

    (本章完)仗剑至天涯的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