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在线阅读 - 第六百八十八章还是小看它了

第六百八十八章还是小看它了

    越地窑场的逐年没落,是无法挽回的事实。

    六九零年,北宋建国之后,作为北宋唯一官窑的汝窑,后来居上,从而结束了秘色瓷,自中晚唐至北宋中期作为“御瓷”的历史。

    在绍兴元年和四年,为南宋皇室烧造的明堂祭器,成了越窑最后的辉煌。

    越窑的辉煌消失,但是窑工可不会消失。

    还有,任何技术,都不会是凭空而来的,比如北宋的宝烧技术。

    这种技术,肯定有一个发展过程。

    很明显,宋代的宝烧,很可能就是从秘色瓷发展而来的。

    或者,是继承了部分秘色瓷的技术。

    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秘色瓷的保密技术太强了。

    五代十国时,吴越国钱氏王朝下令,越窑只能烧制供奉皇室的器物。

    当时的产品,被官府严格控制,几乎不流于民间,其釉料配方和烧制工艺更不外传。

    这个时期,越窑青瓷均被称为秘色瓷。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些秘色瓷进入钱氏皇宫,在钱氏王族成员死后,部分秘色瓷器又被随葬地下。

    自宋以后,随着越窑的衰落,秘色瓷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有关秘色瓷的历史,也成为一段隐秘而又美好的记忆。

    自此,好像秘色瓷就失去了踪迹。

    清代乾隆年间,宫中奇珍异宝堆积如山,无所不有,惟独缺少一件秘色瓷。

    乾隆皇帝曾经做诗感叹:“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辰星看。”

    他是为自己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无缘一睹秘色瓷的芳容而遗憾。

    其实,事情是一体两面的,也许就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之下,秘色瓷就流传了下来呢?

    秘色瓷外表如冰似玉,透着碧绿色,主要是青釉!

    这些特征,是不是有点耳熟?

    汝窑的特征呢?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

    传说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它的特征也很明显,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

    再就是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其实,别的都不说,就看“雨过天晴云**”,“千峰碧波翠色来”这两句形容的诗句,就可以看出,跟秘色瓷的形象,是有多么相似!

    在中国陶瓷史上,各窑口之间的学习、模仿、接受、竞争和互鉴从未间断过。

    在汝窑青瓷之前,越窑已经经历了漫长的青瓷生产历史,并且在唐宋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

    质量和艺术水准极高的越窑秘色瓷,在唐宋时期风靡一时,中外青瓷窑口争先仿效,汝窑青瓷也不例外。

    种种迹象表明,汝窑青瓷与越窑秘色瓷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只不过,这些都没法证明,因为汝窑出在北地,而越窑却在南方。

    其实这些也不用陈文哲来证明,因为很多人都探究过。

    汝窑青瓷与越窑秘色瓷,追求的审美风格是一致的。

    汝瓷淡淡的天青色,所带来的感官享受,容易让人想起宋词中的“明月”“绿水”“芳草”和“春水”等词语。

    这与越窑秘色瓷所追求的“如明月春水”、“如薄冰绿云”的釉色效果,何其相似?

    当然,这些传承历史,陈文哲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传承。

    他现在有了越窑青瓷的传承、越窑秘色瓷的传承,汝窑也得到了一部分,不算最好,但也有。

    只不过,他并没有学习。

    这部分传承,是来自上一次大海市收藏家协会举办的展览,里面有一件汝窑青瓷。

    当时没有太过注意,之后查找相关资料,才又一次看到。

    也就是说,他除了柴窑技术没有传承之外,整个青瓷的传承体系,已经从唐宋元明清,全都收集全了。

    其实,现在回头看去,古代的一些技术,说好,是真好。

    但是,研究透彻了,也就那么回事。

    比如越窑的秘色瓷,主要还是提高温度,最后在匣钵之内,完成最后的蜕变。

    这样的事情,以现代技术并不难完成。

    只不过,在古代,也就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之下,秘传烧制。

    瓷器的最终成色取决于瓷土、釉色和温度。

    温度不同,瓷釉中的成分,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因此,若要烧造出秘色瓷,对瓷土的筛选、釉色成分,以及温度,都必须严格把控。

    到底如何掌控,便是越窑的独家秘诀,不为外人所知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谁的技术,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利己是所有人的本能选择。

    只不过,现在这项技术,就真的凭空变出来了。

    陈文哲就什么都不用付出,就白得了这么一项技术、秘方!

    此时他已经十分清楚,烧造秘色瓷还得单件装烧,即用匣钵装载瓷器,一个匣钵只能装一件瓷器。

    之后一定要满釉裹足、支垫烧制,这能有效杜绝明火、叠烧产生的缺陷,提高瓷器的质量。

    从这个程度上说,秘色瓷的“秘”,不仅在于其制作方法的绝密,更在于其高昂的成本。

    其实,得到翠色,又何必这么费事呢?

    梅子青,就是一种很好的翠色,可惜,这是南宋之时才发明出来的,不要说唐代了,就连北宋都烧制不出来。

    摇了摇头,双手离开匣钵。

    先前他虽然看好这只匣钵,但是,还是小看人家了。

    人家从刚开始,就选料精良,最后制作的时候,也十分精心。

    这是一件筒型的匣钵,上面有盖,通体施满了青釉。

    仔细观察,还能看到盖和罐体之间,有着釉料密封。

    而现在,很显然都烧结在一起了。

    转了一圈,陈文哲能从匣钵外部,看到精细的暗刻纹,大部分为龙纹凤纹。

    有这样的纹饰,就代表了它的身份。

    很可能当时它的出现,就是为了烧制官窑贡品!

    看底,肯定是有点露胎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它的本质。

    它的胎泥,肯定比一般的瓷器要更细腻纯净,致密度也很高。

    釉色十分莹润肥厚,虽然达不到如冰似玉的效果,但也算是顶级青瓷。

    当然,这只能算是唐代的顶级青瓷。疯神狂想的我的系统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