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 墨洲局势其实还算是好的
“夏荷、冬梅,福全、福旺,你们都来了……” 朱靖垣看着眼前的四个人,感觉脑袋都有点大了。 夏荷、冬梅是自己母亲房里的婢女,福全、福旺是自己家里的男仆: “难道我父皇和母妃,是要以身作则,将自己的仆人也充公发配移民吗?” 福全和福旺没敢乱说话,梁云英的两个婢女跟朱靖垣很熟悉,冬梅微笑着点头说: “启禀殿下,陛下和娘娘就是这个意思,娘娘还说,反正我们两人带家里婢女们过来,也是给殿下做使唤人,完全不亏的。” 朱靖垣心中就很无语啊,自己的父母觉得不算亏,冬梅这些婢女自己肯定也觉得不亏啊。 作为夫人房里的年轻婢女,最好的结果可不是伺候主母一辈子。 而是在老爷收房成为小妾,或者是赐给家里的公子当房里的丫头,最后变成公子的妾…… 如果是老爷和公子关系不是很好,或者是公子不怎么受宠的,那肯定是跟着老爷更好。 可朱靖垣那是父母的心头肉啊,那肯定是跟着这个更年轻的公子更好。 更何况朱靖垣这个公子的身份还如此特殊,他现在可是大明最富的藩王和亲王。 要是能和春香和秋月一样,以后能被殿下收了房,那才是上辈子积德了呢。 马上就能成为最富的大食藩国的才人、婕妤之类的世妇,以后还有机会成为大明的才人啊。 朱靖垣房里的春香和秋月,本来就是和夏荷和冬梅一起进的府。 四个人经过教育和培训之后,夏荷和冬梅两个留在了梁云英身边。 春香和秋月两个就就直接进了朱靖垣的房。 夏荷和冬梅两个其实一直都颇为遗憾的,只是不敢表现出来而已。 现在莫名的,忽然被一起赐给了朱靖垣,对两个婢女而言简直是喜从天降啊。 福旺和福全兄弟两个,情绪跟夏荷两人稍微有点差异,但是也同样都是非常庆幸的。 他们两人作为男仆,在朱简炎搬进皇宫之后,是没办法跟进“皇宫”里面的。 最终的结果基本都是赐给成年的皇子,或者是给皇帝看护登基前的王府。 虽然待遇和条件都应该不错,但是相对而言跟着朱靖垣显然是最好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朱靖垣最受宠,而且最有钱,最有权。 “你们先去休息吧,夏荷、冬梅,你们跟着春香,福全你们兄弟两个去找关镇府,明天我再找你们详谈。” 朱靖垣吩咐人带着两个报告的仆人去休息,自己打开了他们捎来的父母的亲笔信。 然后朱靖垣的头就更大了。 自己父母不是送来了夏荷、冬梅这俩婢女,福全、福旺两个男仆。 而是送了一大群类似的人。 朱靖垣知道自己父亲把家里的大部分仆人都送来了。 福全、福旺是负责送信,夏荷、冬梅是跟自己熟悉,肯定要帮母亲传话。 其他人没资格直接来见自己而已。 只有自己兄弟的放里面,极少数的几个本来就在伺候自己兄弟的,被收了房当了侍妾。 其他的男女仆人基本都送过来了。 而他们仍然不是全部。 他们只是自己的父母发配来的,另外还有其他人送来的人。 这第一船的奴仆移民,大部分都是官员主动做表率,王公贵族被皇帝逼着做表率,从各自家里充公来的奴仆。 情况也和自己家一样,除了极少数女性被紧急收房纳妾之外,其他的都成批的送来了。 为了让他们配合,自己父亲还指示户部专门除了规定。 作为表率,主动上缴奴仆,改用雇工的,家里子弟有额外的纳妾名额。 缴纳的越多,纳妾的名额也越多。 当然,这个名额首先可以自己的奴仆中选。 但是只能是朝鲜婢、和女、南越、暹罗、缅甸五族。 如果本身没有这五族的奴仆,但是缴纳了大量的他族奴仆,可以向朝廷申请调配其他家缴纳的五族女为妾。 五族女所生子女,可直接获得大明人身份,但无资格继承家族爵位。 这显然是已经极大的破例了。 交奴仆换纳妾名额,对于很多没有资格纳妾的人而言,可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 也显然会直接增加一批拥有大明人身份的新生儿。 在朱靖垣看来,这完全是把这些仆人当物品了,还能他妈的玩置换的。 这在土着权贵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自己老爹干的这事儿……在朱靖垣看来就一个评价,太简单粗暴了。 但是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要他的政策能够真正的完全彻底的执行下去,那会比自己支持的废奴要更加的稳妥。 自己支持废奴的根本目的,当然也不是因为怜悯奴仆而想要赋予自由。 自己只是摄于上辈子阿美莉卡的族群问题,而想方设法的提前消除这种问题的土壤。 将大明天朝文化圈的所有土地,彻底归入大明作为国家的核心本土。 朱靖垣是有后世的经验,知道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社会中的普通人的文明开化程度持续升高,道德水平也会持续不断的升高。 再加上工业发展需要工人,利益相关的人可能借助乃至主动推动这种风潮,进而迫使朝廷不得不从下而上的废奴,将大明本土的奴仆原地变成自由人。 但是到了那个时候,被解放的各族奴仆,很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族群认知,同时还带着自己曾经作为奴仆,乃至祖上都是作为奴仆贩卖进大明本土的族群共同记忆。 再加上大明本土普通人的道德水平,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可能会对曾经的奴仆产生怜悯甚至愧疚之心,进而在社会乃至政策上迁就被解放的奴仆的后代。 这样这些奴仆和他们的后代,就会始终保留自己的自我族群认知,不断的索取利益而拒绝彻底融入大明,进而会成为大明本土的不安定因素和发展的包袱。 朝鲜婢的命也是命,和女的命也是命啊…… 这都是朱靖垣上辈子的美利坚已经展示过的结果,当然得想办法预防。 朱靖垣的计划,是在普通人的道德水平进入文明社会之前,在奴仆的自我族群认建立并形成记忆之前废奴,将其整个族群完全吸纳入大明人的范围,进而避免这种结果。 而自己老爹的选择,是直接把这帮人赶出去去,迁到墨洲和殷洲去。 根据其他方面的消息显示,自己老爹正在推动在大明本土周边彻底的腾笼换鸟。 将所有的和族人、朝鲜人、南越人、暹罗人、缅甸人生育的土着彻底迁走。 同时还要自己在墨洲和殷洲将其融化,成为另一个混合的大明文化族群。 这是将盎撒匪帮在北殷洲所行之事的文明版本,与自己预备所行之事融为一体了。 最终的结果,应该会更加的彻底,大概率也不会留太大的后患。 只是工程量和难度也比较高。 朱靖垣看完了信件,考虑了父亲和自己的方案差异后,开始发愁这批人的安置。 这些奴仆中很多曾经的生活水平都是极高的,原来的身份地位可不是普通百姓可比的。 特别是有些是近支皇族乃至皇家的奴仆。 朱靖垣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收下当自己的奴仆,大部分肯定是要送去工厂当工人的。 这些人他们能够老老实实的干活吗? 自己过了年就该去殷洲了,现在给自己整这么一出。 “等等,额……殷洲的情况可能更复杂,墨洲这边有的殷洲可能都有……” 心中发愁了好一会儿之后,朱靖垣突然反应过来了: “就算是去墨洲,我也得处理类似的事情,这帮人摄于自己废奴的名声,不敢带着奴仆来墨洲,那就只能去殷洲使用了。” 朱靖垣还知道,奴仆其实也有很多种。 冬梅、福全这种,属于家里伺候人的生活奴仆。 还有工厂里面干活的奴工,以及在农场里面干活的农奴。 还有供富贵阶层娱乐用的奴仆。 同时,各类奴仆之中,都可能存在从事奴仆繁衍的人。 殷洲的南卡罗来纳和北卡罗来纳,原本是一个殖民地。 但是内部南北方的成分截然不同,北方是正儿八经经营用的奴隶制农场。 南部却是英国贵族娱乐、度假用的奴隶制庄园,这边的奴隶就是娱乐用的。 各种层面上的娱乐。 英国现在的国王,乔治三世的三儿子,后来的威廉四世,在殷洲专门搞了奴隶庄园玩。 在北卡罗来纳的人看来,南卡的贵族老爷完全是在浪费生产资料。 两边完全合不来,所以后来才分家了。 这种事情殷洲的美利坚人在干,大明的商人也有干的。 与此同时,南殷洲的剿匪还在继续,拿破仑战争也到了关键节点。 巴拿马的勘探也在继续,大规模的官方移民建设也在继续。 墨洲这边的情况还相对简单一点,殷洲那才是真正的群魔乱舞。 相比殷洲的复杂情况,墨洲这边大明和泰西诸国各管一片,从东西两侧向内部探索和征服土着并建设殖民地的过程,甚至可以称之为和谐。 甚至于,自己现在虽然在墨洲,但是跟泰西各国的殖民地之间,实际上隔着整个大陆,基本不可能直接接触。 殷洲跟泰西各国在墨洲西部的殖民地之间,却就只隔着一个不算特别宽的大西洋了。 双方之间有成熟的传统航线,双方的贸易和交流始终不曾断绝,而且颇为紧密。 所以等自己到了殷洲之后,反而要跟泰西各国在墨洲的殖民地打交道了。 朱靖垣放下父母的信件,自己考虑了许久之后,让人叫来了林则徐和牛鉴两个幕僚。 朱靖垣简单把这一船移民的情况说了一下,然后继续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年后咱们都要离开这里了,不能留个烂摊子在这里,所以必须拿出个安排方案。 “我目前的设想,是分门别类的处理。 “将我们能够提供的安置方案,分成几个相对明确的大类。 “工人、农民、士兵、妻妾、优伶。 “允许其自行选择,然后打散了分散到各个厂区。 “细节还没有考虑很多,两位先生可以一起参详一下。” 林则徐听罢有些不确定的说: “殿下的意思是,全部给与其自由身?” 朱靖垣直接点头: “是的。” 林则徐马上问: “那这些人中,有很多出自高门大户的,对着五个身份多半都不会满意。 “如果其心怀怨怼,可能会故意不服管教,甚至破坏生产,不得不防啊。” 朱靖垣直接说: “不服管教者,按照规定处理即可。 “但可一可二不可三,三次不服管教就罚没为奴。 “破坏生产工具和材料者,直接罚没为奴。 “男者改为强制奴工,女者大部分也改为强制奴工,少部分转给教坊司。 “强制奴工归王府直接管辖,再有违抗和破坏者,可实行军事体罚,严重者可处死。” 林则徐开始思考,牛鉴有些犹豫的说: “殿下,您这个方案,按照您自己的说法,是否有些……简单粗暴了呢?” 朱靖垣轻轻点头说: “是的,有点简单粗暴,但是这种情况下,还就得简单粗暴一点。 “我认为绝大部分奴仆,都应该愿意在获得自由身后,在这里正常生活。 “咱们这里的生活条件其实很不错,未来也是很有盼头的。 “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始终怀有怨怼和不服的,应该只是极少数。 “而且这些人中可能会有一些比较死脑筋的,还有可能选择隐忍破坏的。 “咱们的官员、书吏、掌柜、经理们,不能在他们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如果他们真的作死,那就让他们回去当最低级的奴仆,往死里用好了。 “最好是在我们离开之前,处理几次这种事情,给后续接手者作为先例。” 牛鉴和林则徐觉得朱靖垣考虑的比较周全了,也都赞同了朱靖垣的方案。 于是三人继续讨论了细节,朱靖垣把自己的设想尽可能的讲清楚。 然后让两人去整理形成规范,同时尽快安排人手下去执行。王子虚的大明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