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我崇祯绝不上吊在线阅读 - 第300章 哪来的诗与远方?

第300章 哪来的诗与远方?

    这老百姓啊!

    只有上位者真心对待他们,才能得到了他们的真心拥护。

    他们寡言少语,平素绝不显山漏水。

    他们只要能活着,就不会去谋求多得了一丝好处。

    他们口里省、肚里攒,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豁出命来无偿的支援国家……

    但是!

    他们并不傻!

    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当先民闭上了嘴的时候,周厉王的问题就很严重了。

    这古往今来啊,谁让老百姓闭上了嘴,从此心冷,对什么都漠视了之后……

    很快,老百姓就会让他也闭上了嘴!

    最终……

    国人发起暴动,将周厉王赶到了彘。

    ……

    彘是什么意思呢?

    先秦时期,文字不多,词汇极为简练。

    彘指的是大猪,也就是野猪。

    也就是说,不想听老百姓话选择了堵嘴的周厉王,最终被赶到了野猪遍地的深山老林——

    只有野猪,才能听到了他的声音……

    ……

    看着皇帝与街市上的百姓,打成了一片,其乐融融的模样,宋应星似乎明白了什么……

    百姓若水。

    水……

    温和而沉静,寻常到了平素无人愿意高看了一眼。

    然而,水有润物无声,春花秋实遍地的滋养。

    也有波涛汹涌,有撕碎了一切的滚滚洪流!

    正所谓魏征与唐太宗的那句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谁漠视了水,最终的下场,必然是被冲垮,被淹死!

    ……

    朱由检带着宋应星,信步上了醉满楼的顶层。

    依栏站立,朱由检看向了夜幕下的老河口城镇。

    久久不语。

    宋应星顺着皇帝的目光看去,只见满城灯火。

    或是低矮一片的茅屋,或是亭台楼阁的园林,触目所及,皆是一片灯火辉煌。

    宋应星眼睛一凛,这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个小小集镇,竟然如此富裕?

    不说是别处的集镇了,就算是别的城池,除了江南那些以商贾多而富足之地外,全天下就算是那些大城市,到了晚上,也做不到每间屋子,都能点燃了一盏灯火啊!

    然而,面前这个码头边的小镇,竟然如此万家灯火?wap..OrG

    这里家家户户都用得起灯?

    ……

    朱由检指着鳞次栉比的老河口镇,缓缓道:

    “老河口是一个商埠重镇,南来北往的商旅很多。

    有钱人家开酒楼、开货栈、甚至还有人自家买了船,行走在这渺渺汉水上。

    他们一年挣得钱,远比种上几百亩地的收成,都还要多!

    穷苦人家,或是做了店小厮,或是码头上做个苦力,亦或是跟着舟船,做了水手……

    这些穷苦人家,一个劳动力养活一家子,根本就不成问题。

    你看城内的这些人家,富户灯火辉煌,将庭院照的就像是白昼一般。

    穷的人家,也有灯火照映……”

    “宋卿家啊,朕有生之年,若是能够看到大明处处都是老河口,朕就知足了!”

    “天下十八口,数了汉口数河口,天下皆是这样的商埠之地,就是朕最大的期望了啊!”

    朱由检岿然长叹。

    依靠老百姓手里那三五亩地,能够摆脱贫困吗?

    摆不脱的!

    别说摆脱贫困了,就算是一家子的生计,都成问题!

    若想脱贫,若想小康,唯有打工一途……

    当辛苦一个月的报酬,换了粮食足够一家子吃了一年的时候,就已经摆脱贫困了!

    ……

    还是要进入工业时代啊!

    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

    三五亩薄田、瓜垄两行青翠,七八只鸡鸭,小桥流水人家。

    忙时插秧割麦,闲时依墙看花,身畔还有老伴咿呀……

    这个田园生活的悠然美梦,后世人人都会幻想。

    然而,却没有一个打工人会做!

    为什么?

    田园生活里,哪来的诗与远方?

    有的只是吃不饱肚子的哀愁,和头顶太阳,晒脱了一层又一层皮的黢黑脸庞!

    人人都想成为刘德华,最后九成九却活成了蓝洁瑛……

    ……

    朱由检目视前方黑夜,心中打定了主意,工业化,必须要出现在这个古老的大地上!

    让这个受尽了苦难的民族,少几分折磨吧……

    ……

    宋应星浑身一震。

    脑海里想起了那一幕:

    江南士人集社时,整个江南士绅闻风而动,每一场集社,豪绅们最少也要捐出了百万现银,用来筹办会场。

    一个个“德高望重”、“不为金钱”所动的高官厚位、名僧大儒,无不济济一堂,为士子们的造势而铺垫。

    甚至,更有大佬亲身说法,痛骂皇帝执政的错漏……

    每一个大佬的呼吁,都能得到山崩海啸一般的回应!

    一名名名动天下的艳妓,无不花枝招展,摆出了一副不爱金钱爱才子的操守。

    这些的背后,却是如海一般流动的金银……

    ……

    复社建立至今,不过短短十五年时间。

    然而,单单万人以上士子参加的大型集会,就有四次!

    至于千人参加的小型集会,更是高达二十余次。

    至于各个地方的复社分支集会,更是多不胜数……

    那一场场名动天下的集会,与会者无不人人高谈阔论,对皇帝极尽的贬低,对朝政极尽的讽刺……

    复社的巨大威力,带给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的映象,无不记忆深刻!

    几欲,瑟瑟发抖……

    这样的场面,不说皇帝了!

    甚至,就连宋应星这样的手艺人,都记忆深刻!

    然而……

    这一刻,全部消散无踪。

    清谈人人都会。

    至于是否眼高手低——不说用脚指头去想一想了,就算是用脚指甲想,也知道答案。

    ……

    太祖皇帝定下了规矩,大明的朝政得失——老农可以议论、军户可以议论,贩夫走卒可以议论、市井小民可以议论……

    唯独不能议论的——就是学子、士人!

    清谈误国的道理,太祖这个乞儿出身的皇帝,都心知肚明啊!

    然而,到了明末……

    没有“砸碎了摊子,从头再来”勇气的崇祯皇帝,哪里敢动了他们……

    《大明会典》卷七十八:”军民一切利病、并不许生员建言。果有一切军民利病之事、许当该有司、在野贤人、有志壮士、质朴农夫、商贾技艺、皆可言之。诸人毋得阻当。惟生员不许。”火之虎vvvv的我崇祯绝不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