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唐朝好地主在线阅读 - 第953章 感谢木屋古钟万赏!

第953章 感谢木屋古钟万赏!

    李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李之前确实是两成五的准备金率,但李世民这个明显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五千万变两亿,这两亿纸钞真的交给李世民,到时肯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了。

    尤其是这两亿还都集中在襄阳这一块的时候。

    况且,李一下子也印不出这么多钱来。

    “陛下,一千万贯铜钱印四千万钞,增加的只是三千万的量。而五千万印两亿,增加的可是一亿五千万。陛下,量变引起质变,到时物价必然上涨,空有大把纸钞却买不到商品,那个时候,纸钞会贬值,一落千丈,信用全无。”

    李计划几年时间里印五千万贯钞,是逐年增加投放,而且是面向整个大唐天下,这么多纸钞对于整个大唐的经济来说,影响不大。他的货币量,并不会立即对商品经济造成多大的冲击。

    可如果李世民要印两亿,就不一样了。

    这里面涉及的不仅仅是钞和钱的关系,还涉及到了实际的商品。一贯钞换一贯钱,而如何保证一贯钱能值一贯钱呢?

    这里面就是货币量和商品量的关系了。

    当流通的货币数量,过经济实际需要,就会引起货币贬值,而物价上涨,这其实就是通货膨胀了。

    不过在此之前,因为是实物货币,而因为铜荒导致钱荒,因此一直以来,更多的是钱荒,就是物贱钱贵。

    但总体上来说,流通货币量应当与实际需求相当。

    货币量太多,那么就是更多的钱追逐更少的商品,于是物价上升,货币贬值。而货币量不足,就是更少的钱追求更多的商品,于是商品贬值,货币上升。

    本来,朝廷钱荒,就是总货币量不足,这对经济展十分不利,因为大家就算有商品,可市场上没钱,交易难。wap..OrG

    这个时候,李世民想到印钞,本来是个好事。

    但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钞可以印,但必须是有准备金的,而且这个货币量不能,了就是通胀了。

    李行宝钞,一年印个千把万,以大唐的实体经济来说,不是问题,尤其是李的这些钱的流通方式很健康。

    可李世民想印两亿不行,数量太多,而且他印了钞,手里有两亿,肯定用起来又不一样了。到时各种买买买,把钱不当钱用,那不通胀才怪。

    “陛下,朝廷现在手里刚有数千万进项,并不缺钱用。如果朝廷想行宝钞,我建议可以一步步来,第一期先拿出五百万贯钱做准备金,先印个一两千万贯钞就好。以后每年再加印,也不会一下子造成很大的冲击。”

    印一千万钞,把这些钞拿去官员俸禄和士兵军饷,或者以后做为朝廷开支之用,把钱正常的花出去。

    当然,如果朝廷真的开始印钞了,那么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朝廷得允许百姓拿宝钞交税。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敏感的事情,就是朝廷印钞后,极可能要禁止私人印钞。

    李不可能答应这个。

    李记钱庄如果不能印钞,不能行宝钞,那损失将极其巨大。

    “陛下,其实现在朝廷缺的不是财富,而是钱。朝廷左藏中有价值五千余万贯的财富,但钱币却极少。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臣建议朝廷行宝钞,可以按十足现金准备制行宝钞,就是按国库里的财富价值,行同样数量的宝钞,这样的宝钞随时能兑现,这样的宝钞,其实就是更方便流通的代金券。”

    “朝廷成立一家专门用以行和兑现的钱庄,负责此事。”

    李世民皱眉。

    “你们李记的宝钞不是两成五的准备金吗,怎么朕行宝钞却要十足准备金?”

    “陛下,体量不一样,李记钱庄的规模,第一刷行的宝钞也不过两千万贯,而以李记的规模,是能保证这两千万贯的流通和回收的信用的。但陛下如果拿出五千万来做准备金行宝钞,哪怕是以一二,的也是五千万啊。这个量,太大了,朝廷如何保证到时都能兑现呢?”

    “既然朝廷现在并不是这么缺钱,那完全可以十足准备金行。行代金券,替代不便流通的绢帛铜钱。”

    李说了一堆非常专业的话,李世民听的云里雾里,却也听出李很反对朝廷部分准备金行宝钞。

    “陛下,纸钞本身不是财富,不能和铜钱金银币相比,连绢帛也不能比。行宝钞一定得慎重。”

    “听你这么一说,这个事情似乎也确实没那么简单。”

    他想了想,“那先行代金券,拿绢帛布匹甚至粮食做货币,确实太不方便了。而金银铜又不足,只能用绢帛布匹做保证,行代金券来流通。文远啊,这个印钞的技术,得由你来提供。”

    顿了顿,他又道,“既然行宝钞影响这么大,我看以后李记也不能随意。”

    李听了直皱眉。

    “陛下,我们李记能够保证宝钞的信用,不影响兑换使用。”

    “还是小心些好。”

    “陛下,李记钱庄愿意将准备金提高到三成,另外,出准备金的行部份,我们愿意向朝廷缴纳一成的行税。”这个时候,李也只能拿出些实在的甜头好处让利了。

    出部份,一成的行税。

    李世民笑了。

    “你们这次行了两千万贯宝钞对吧?准备金是两成半,你们只有五百万准备金。得提高到六百万,另外,为了保证百姓商人们的利益,朕觉得李记钱庄应当把准备金存放到朝廷新成立的钱庄里。”

    “李记可以把准备金提高到三成,我们可以把准备金的两成放到朝廷的中央钱庄存放,以保证百姓的利益。”

    李世民想了想,“也行,你们回头把准备金增加到六百万,另外把一百二十万贯送到朝廷这个中央钱庄来。记住,必须得是金银铜币,或者是绢帛也行,不能是宝钞。”

    “还有,你们一千四百万贯,得向朝廷缴纳一成的行税,回头把这一百四十万税交了。另外,朕会派户部、太府寺等衙门抽人,进驻你们钱庄,负责监管。”

    李点头答应。

    李记钱庄展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钱庄这么简单了。

    李世民到今天才提出来这些要求,估计也是忍了许久。而今天能够见好就收,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增加一个行税,再加一笔保证金,虽然看似苛刻,但总比李世民直接把行宝钞的权利给收走了好。

    三成的准备金,李记钱庄的规模,依然还是能够有很大空间做文章的。

    中央钱庄,这个李随口说的名字,李世民采纳了。

    不过想想,觉得中央钱庄和李记钱庄太相似了,体现不出朝廷的威严来。

    “不如叫钱行?”长孙无忌道。

    “叫银行吧。”李实在对钱行这两个接受不能,还是银行好,他想要不朝廷的叫中央钱庄,他家的改叫银行。也不叫李记,叫个其它高大上的名字。

    “那就叫中央银行吧,隶属太府寺,专门负责行代金券,就叫金券吧,也不要叫代金券了。”李世民拍板。

    于是,李家的依然叫李记钱庄,李家行的纸钞叫宝钞。

    而朝廷新设一机构,隶属于太府寺的中央银行,负责行纸钞,名叫金券。另外还负责审计监管如李记钱庄这类的钱庄啊当铺等经营金融的民营行业。

    以后做存储放贷行这些的,都要向中央银行上交两成的保证金。

    李记行宝钞,得按准备金的两成上交中央银行。李记吸收的存款,也得拿出三成做为存款准备金,并以准备金的两成存入到中央银行做保证金。

    而这些钱放在朝廷的中央银行,是没利息的。

    李很怀疑,李世民把这些钱收上去,很可能会挪用。

    不过想要朝廷不管,也难。

    这次出了点血,头上加了几道箍,也算让皇帝宽心了。

    李记钱庄损失并不算大,依然还保证了以后的展。李记只要不关门,拿出来的这点钱,随时就能再赚回来。

    李世民感觉心满意足了。

    李记钱庄这只金鸡,今天总算是拔下好几把毛来了。一直羡慕不已,下金蛋的鸡啊。

    本来他原本是真想把李记钱庄给和买了的,朝廷反正也经常干这种事情,看上哪样东西特别好,就先给他贡品之类的资格,然后要求和买。

    什么你这个黄麻纸好?那以后就是贡品了,宫里也不白要你的,花钱买,下订单,你一年也就向朝廷供应个几十万匹的,价钱嘛好说。

    其实价格低的惊人,就好比卖炭翁一样,一车炭,一点绢帛就给买了。和买的本质,就是朝廷低价买。买来大多还是要卖的,再高价卖。

    和买,相当于官倒。

    不过因为最近坑了李很多钱,辽南的地,琉求的岛,卖了一千多万呢,还拿什么捕奴许可这些卖了许多钱,他觉得李家钱被他坑的差不多了,心里也有点不太好意思了。

    于是乎,今天也就点到为止,李家的金鸡上拔下了好几撮毛就好了,这金鸡不抢了。

    反正以后这金鸡下的蛋,也得分一些给他。

    “哎呦,饭菜也都上齐了,正好开始了。”李世民满意的呵呵笑道,跟只刚下了蛋的老母鸡一样得意。

    李看着那桌子菜,菜式倒是挺丰富的,冷热有十来个菜呢,但算算自己今天起码被李世民弄起了好几百万,这桌饭菜,真是天下第一贵啊。

    “来,文远、无忌,别客气,吃菜!”李世民热情招待。木子蓝色的唐朝好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