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在线阅读 - 皇兄何故造反? 第1103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1103节

    第1165章 谜语人去死

    不出意外的是,当朱祁钰在朝堂上公布了东厂的这份奏疏之后,整个朝堂立刻炸开了锅。

    有些大臣义愤填膺,信誓旦旦要严查此案,有些大臣目光躲闪,低头不言,还有些人,和王竑一样,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东厂的构陷之词。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吵吵嚷嚷的,但是,不管底下的这些普通大臣如何反对还是赞成,在提前已经进行过小规模的商议的情况下,三司会审已成定局。

    早朝结束之后,京城上下,也便立刻热闹了起来,心虚的人开始找关系,托庇护,就算是清白些的官员,也纷纷打探这桩案子的详情,还有波及的范围。

    一时之间,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凡是参与此案审理的官员,都成了炙手可热之人。

    当然,这些都和朱祁钰没有太大的干系,作为皇帝,他只需要把任务交代下去,然后过些时日等结果便是。

    要知道,虽然名义上来说,东厂仅仅只是监审而已,可实际上,作为最先查出此案的机构,朱祁钰给舒良的旨意,是让他派人继续深究下去,所以说,这桩案子其实有一明一暗两方力量在追查。

    三司在明,有名正言顺的审讯之权,同时,也起到吸引大部分朝臣注意的作用,东厂在暗,锦衣卫协助,秘密调查,既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又因为审讯权在三司当中,不至于让东厂真的有诬陷的举动。

    说到底,朱祁钰很清楚,人心人性是最试探不得的,王竑那一日在御前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他固然信任舒良,但是,有些事情还是不得不防,如此,才能真正保证,没有人胆敢在这桩案子里头徇私……

    “陛下,兵部尚书王翱大人求见,称有捷报呈上。”

    乾清宫中,怀恩急匆匆的进到殿中,面带笑意的禀道。

    如今边境安宁,能够称得上军报的,也就只有征倭大军了。

    见此状况,朱祁钰也立刻放下手中的奏疏,道。

    “召。”

    不多时,王翱的身影出现在殿外,趋步入殿,行礼之后,便从袖中拿出一份军报,呈递了上去,开口道。

    “陛下,征倭大军传来军报,大捷,大军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共计歼灭倭寇三千余人,生擒两千余人,详细军报在此,请陛下御览。”

    闻听此言,朱祁钰的神色一振,立刻接过军报,细细看了起来,片刻之后,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眼中总算是闪过了一丝久违的笑容。

    这么长时间了,总算是有好消息传来了。

    这份军报,依旧是于谦和张輗联合呈上的,经过长达数个月的封锁,果不其然,隐匿在海上的倭寇,渐渐的没有了粮食和基本的物资,越来越多的倭寇冒险登岸,和曾经跟他们合作的家族取得联系。

    但是,可惜的是,这是于谦早就布置好的陷阱,他此前抓捕了一批通倭的家族,可那些人,只占他掌握的名单中的四成左右,剩下的六成,于谦没有动,而是从他们当中挑出一部分,再加上那些真正清白的家族,共同加以嘉赏,算是安定民心。

    等到这些家族都放下了警惕,封锁海域的大军,又暗中营造出一种,因为长期封锁,而有所懈怠的假象。

    随后,等这些倭寇物资耗尽,冒险登岸的时候,又刻意的放出去了一批,然后命早就埋伏好的海船尾随过去,探明了这些倭寇藏身之处,大军出动,短短数日之间,便将其中几伙最大的倭寇全部端了。

    当然,这还没完,海上的倭寇清剿了一大批,剩下的,就是岸上这些原本用来诱敌的乡绅家族,相对于海上飘忽不定的倭寇,这些人的基业都在那里,想跑也跑不掉。

    于谦甚至没有动用大军,只是用当地驻守的官军,就把这些家族给全部查抄了个干净。

    随后,从这些人的口中,又顺藤摸瓜,捣毁了一些相对小型的倭寇据点,至此,长达半年多的剿倭,总算是真正取得了应有的胜果!

    “好,好,好,朕就知道,以于少保之能,必能马到功成,此番大胜,实则壮我军威矣!”

    放下手里的军报,朱祁钰笑容满面,开口道。

    “传旨,征倭大军斩获首级数千,实乃大功,理当嘉赏……”

    “陛下……”

    眼瞧着天子龙颜大悦,王翱本不想做这个煞风景的人,但是,没奈何,天子这高兴之下,若是真的下了圣旨,他可就难做了。

    今年各地都有灾情,朝廷早就入不敷出了,大军的军费,户部自然是不敢少给的,但是,户部的那个沈貔貅也不是什么好货色。

    大军的军费不敢扣,他就从其他地方想办法,到如今为止,兵部已经有好几笔预算,都被腰斩了,原本去年定好的许多用钱的地方,也被户部拖延着不给。

    问就是钱都给大军了,整的王翱也是没脾气的很,这要是再嘉赏大军,怕是兵部就更要被户部给甩脸色了。

    当然,王老大人毕竟是内阁出身的官员,不像某些愣头青,只知道直接了当,一点弯都不知道转,眼瞧着天子的脸色有些不愉,王翱连忙道。

    “陛下,如今大军仍在清剿剩余的倭寇,战事尚未结束,此事嘉奖大军,恐令上下官军有懈怠之心,故而,以臣之见,不妨先降旨褒奖,一应赏赐,待得大军返程之后,再详细叙功,更加妥当。”

    朱祁钰被打断了话头,原本有些不高兴,但是,听到王翱这番委婉的话,他也就立刻明白了过来。

    稍一沉吟,他开口道。

    “话是如此,可是,如此大捷,朝廷若仅是口头褒奖,怕是不妥,这样吧,于少保这份奏疏当中,提到查封了许多同当地倭寇勾结的士绅家产,这些家产中,金银粮食等物,便充作大军的赏赐,其余的田产,宅邸,古玩字画等物,暂时封存在当地衙门,留在朝廷派人处置。”

    说白了,就是朝廷不出钱,拿这些乡绅的家产当赏赐,王翱闻听此言,略微一愣,不过旋即,他也就点了点头,道。

    “陛下圣明。”

    反正,他尽力了,不过也对,大军立功,受赏是理所应当的事,虽然说,详细的功劳,肯定是等班师回朝再说,可是,即时的奖赏,也是很重要的,毕竟,这次征倭是天子亲自安排的,重视些也是正常。

    不过,如此一来,他原本准备好的话,也只能咽了回去,本来他还想说,既然倭寇剿的差不多了,可以让大军早些回朝,但是,如今看天子的口风,显然是没有这个意思。

    打发走了王翱,朱祁钰捧着面前的奏疏,又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心中的石头,也总算是放下了些。

    严格意义上来说,倭寇之患,终明一朝,都没有彻底根除,前世他在位的时候就不说了,即便是此后嘉靖朝倭寇劫掠,朝廷震怒派兵清剿,也是屡剿屡败,虽然说隆庆开关之后,大多数的假倭都转为了商人,但是,这也并非是朝廷之功。

    如今,这份捷报传来,至少可以证明,一段时间内,海疆可以暂时平稳了,这对于之后的下一步举措来说,至关重要……

    不过,还没等他高兴多久,怀恩便上前又道。

    “皇爷,锦衣卫指挥使卢忠求见。”

    卢忠?

    朱祁钰皱了皱眉,一时有些疑惑,这个时候,卢忠过来做什么,要知道,如今锦衣卫最大的差事,就是协查刑部的案件,毕竟,京城当中,但凡是需要抓人的地方,锦衣卫来做都是最合适的。

    可问题是,刘益的案子才过去没多久,该羁押的现在都已经羁押了起来,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大的突破才对,难道说……

    朱祁钰的目光落在眼前的军报上,脸上露出一丝若有所思之色,旋即道。

    “叫他进来。”

    于是,没过多久,一脸憨厚的卢忠走了进来,拜倒在地,道。

    “臣锦衣卫指挥使卢忠,拜见陛下。”

    “启禀陛下,福建巡抚朱鉴有密奏呈上。”

    说着话,卢忠拿出一份火漆封好的奏疏,交给了一旁的内侍。

    自从前次进行科道的改革,给予科道和部分京城内外大臣密奏之权以后,这段时间,朱祁钰又对其进行了不断的优化。

    总的来说,如今的密奏渠道,分为三条,一条是和普通的奏疏流程基本相同,要经过许多的衙门,一级级的呈递,但是不同的是,加盖钤记为密奏者,送达内阁之前,有司不得开拆,一旦有所破损,便会追责,到内阁之后,由负责票拟的阁臣开拆,票拟后重新封好,呈递到御前。

    这道流程,好处是可以缓解压力,毕竟,有了密奏这条路子之后,朝中的许多大臣,上奏的频率也高了许多,并不一定都是说什么具体的事,更多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是奉承之语。

    说白了,密奏这个途径,让这些大臣们解开了羞耻心这道封印,反正知

    道的人屈指可数,拍拍马屁算什么。

    当然,缺点就是,无法完全保证密奏的内容不会泄露,毕竟,除了皇帝之外,内阁还是过了一道手的,既然有旁人之外,那么,就会有泄露的风险,哪怕不直接泄露,可是,提前透露一些语焉不详的风声,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为了保证密奏的绝密性,还有第二条途径,那就是由通政司直送御前,这基本属于一些高阶官员的特权,能够得到这种权力的,在京的基本上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在外的都是些巡抚,三品以下的官员,除非特许,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它和前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内阁可以预闻,但是后者,内阁也无权开拆,保密性要更高。

    而最后一道途径,就是通过锦衣卫,不错,就是锦衣卫!

    按理来说,锦衣卫的本职是掌仪仗侍卫,后来演变为一个特务机关,如今,又承接了呈递密奏这个新的职责,和前两者相比,锦衣卫负责的密奏数量很少,但是,却绝对隐秘。

    这种隐秘体现在,朝堂之上,也不会有任何的记录,唯一能够有迹可循的,就是天子的起居注中,能够得到这个待遇的人,少之又少,又或者说,这种待遇并非是给某个人的,而是在遇到某些特殊的差遣的时候,用在事情上的。

    毫无疑问,朱鉴此次出京,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粗粗算来,朱鉴到任,也有大半年了,这些日子,朱鉴陆陆续续的通过不同的罪名,拿下了一些官职并不高的官员,同时,在一些关键位置,换上了朝廷派过去的人,营造出一种,新巡抚想要掌控当地官场的假象。

    可实际上,他抓的那些人,虽然官职不高,但都是一些知道消息众多的人,从这些人的口中,朱鉴应该审出了不少的东西,该查的,也应该查的差不多了……

    而且,如今于谦那边动手开始清理和倭寇勾结的乡绅家族,想必,那些给这些乡绅提供庇护的官场中人,也该有些坐不住了。

    拿起面前的奏疏,拆开上头的火漆,朱祁钰凝神看了起来。

    应该说,朱鉴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他的这份奏疏当中,内容详实,条理清晰的写出了福建诸多官员的不法事,同时连带上了查到的证据,虽然不是原本,但是,整个证据链十分完整,让人基本挑不出任何的毛病来。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能够查到这么多的东西,可谓是一员能吏,不过……

    足足看了半炷香的时间,朱祁钰捏了捏眉心,总算是放下了面前的奏疏。

    朱鉴此次出京,除了要整饬福建的官场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查清楚朝中真正为倭寇提供保护的那个幕后黑手。

    事实证明,朱鉴也的确不负所望,查到了一些东西,虽然说,证据还不算是特别详实,但是,也差不多足够了。

    好消息是,这个幕后黑手,并不是现在朝堂上的这些中枢大臣,但是坏消息是……

    朱祁钰摇了摇头,眼中露出一抹遗憾和失望。

    他也没有想到,幕后之人,竟然会是这个人!

    第1166章 考校

    漳州府。

    一处小小的海滩上,长长的官军早已经将此处封锁起来,不远处有一座小山,身着绯色官袍的于谦,站在山上遥遥眺望着无边无际的海面,拧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此处便是前宋时,漳州港的旧址,自从朝廷禁海之后,这处港址被基本荒废,禁止商船再从此处出海,按理来说,早就应该破败不堪。

    但是实际上,于谦到达此处之后才发现,这处港口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破旧,虽然说,大多数的建筑的确早已经荒废,但是,基本的港口设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他曾经和此处的知府沟通过,名义上,保留这些设施,是为了方便渔民在近海捕鱼谋生,可是实际上,这处港口却还是屡屡有走私之事发生,朝廷虽然派了官军巡逻,但架不住此处太过便捷,总有铤而走险之辈。

    甚至于,近些年来,倭寇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些精良的武器,有时碰上官军,不仅不躲,甚至还敢打上一场,而且,这些倭寇狡猾的很,时常扮做普通渔民,稍有不慎就会错过去,总之就是一句话,想要管辖起来,困难的很。

    这些话,于谦听了听,也便一笑置之,地方上的官员说的话,有些能信,有些不能信。

    这个知府把自己说的如此尽职尽责,呕心沥血,可实际上,看此处的规模就知道,已经不是偷渡这么简单,俨然已经成了时常会进行小规模贸易的场所,这可不是一句时有偷渡就能解释的了的。

    说到底,地方官有地方官的难处,也有地方官的办法,走私海贸,已经成了沿海一带心照不宣的秘密,地方各大家族或多或少都有牵扯,此次,如果不是大军出动的话,恐怕也不会如此顺利,但即便是如此……

    “大人,京中刚刚传了信来,说陛下已经下旨,开始彻查刘益的案子,京中如今人心惶惶,无暇旁顾,大人可放心了。”

    身后一个青色官袍的年轻人走上前来,对着于谦躬身行礼,开口道。

    于谦没有转身,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道。

    “只是不到时候罢了……”

    此次剿倭,于谦采取了和以往全然不同的办法,没有和倭寇硬碰硬,而是从当地的士绅入手,顺藤摸瓜,才将这些倭寇一网打尽。

    这么做固然有好处,不仅可以迅速的剿灭大量的倭寇,而且,可谓一举摧其根基,没有地方士绅的支持,即便是还有零星的倭寇,他们抢到的东西也无处销赃,日常所需的物资,也没了来源,在新的士绅家族崛起之前,可想而知,大明的海疆必将安定至少数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