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在线阅读 - 第381章 再一次调整中枢地方

第381章 再一次调整中枢地方

    算学科举一结束。

    朱厚照立刻着手后续的官场梳理。

    首先将摸底过的地方士绅主力,下旨起复。

    统一升到四品闲职。

    只要他们应征,那么就能直接赐予他们直隶户籍,进一步强干弱枝。

    接着再把中枢权力机构微调。

    首先,地方行政体系被朱厚照修改了。

    原本布政司、都司、按察司是分开的。

    但现在朱厚照一纸令下,三司头顶,直接安排了省级单位巡抚。

    巡抚从原本的临时官职,变成了一个常设官职,直接负责统辖布政司工作。

    然后将布政使拆成七个可以直接对接七部尚书,但同时要直接对巡抚负责,由巡抚统管一省内的政务。

    巡抚没有兵权,只有行政权和执法权。

    于是地方就变成省——州府——县——乡镇。

    省下设:巡抚衙门,主官巡抚(正三品)、佐官左右布政使(从三品)、秘书监(秘书长由功劳升迁,秘书以录科进士充。)

    巡抚衙门下设:七厅一局,即:吏户礼兵行工农七厅外加税务总局诸省分局。

    七厅主官为布政副使(正四品)、佐官为左右参政(从四品)

    税务分局置局丞(从四品),佐官为:粮道、商道、茶道、盐道、驿道、河道、舶道等道员(正五品)。

    粮道:负责一省农桑课税。

    商道:负责除茶、盐以外,包括马匹等在内的一切商贸行为课税。

    茶、盐二道以主产地特殊安排。

    驿道:车马税。

    河道:内河征税。

    舶道:海贸征税。

    诸道下设三佐官:征税大使、督税大使、核税大使皆为从五品,互不统属。

    征税大使负责起税,督税大使负责对征税大使起税书对民间督税,核税大使负责监督二者核查得失。

    诸大使下设:佐官佥事(正六品)、经历(从六品)、都事(正七品)、检校(从七品)、照磨(正八品)、主簿(正九品)、文书(从九品),下设逐级吏员。

    然后对州府县也进行配套,核心是官数量少点,但是吏员数量却多了很多。

    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公务员体系。

    地方上的变动不算太大,最大的变动就是废掉了一堆的转运衙门,然后将权利进行进一步的集中。

    比如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这两个衙门没了以前的权能,前者负责产地盐业的产出巡查,课税没他的事情了。

    后者负责全国范围内寻找产盐地。

    这么做,也是发出了信号,朱厚照准备对盐课进行调整了。

    有可能会变成类似于茶业的包税制也说不定。

    接着之前朱厚照弄出来的一堆县官,最后还是放弃了,之前还存在的县长,现在统一并为知县(正六品),而县令、县长等等,则改为专门负责某一房的县丞(从六品),直接与府七署或者省七厅对接,但又要听知县的话。

    然后各房佐官为县令(正七品)、各个主要负责头子为主簿(从七品),并且根据职责不同设置下属官员。

    比如礼房设县教谕(正八品)、县教导(从八品)、县司业(从八品)、学校校长(正九品)、学校督导(从九品)、教师(吏员)不等。

    刑房设县判令(正八品)、判长(从八品)、司狱(从八品)等等。

    兵房设武备使(正八品)、总教官(从八品)、督导使(从八品)等等。

    凡此种种,不多赘述,但已经算是给大明基层组织改得面目全非。

    至于官员反对不反对,反正现在没人反对,因为朱厚照统一给官员升品轶,升俸禄。

    并且扩大了官员系统,自然需要大量的官员填补。

    这就让更多年轻人有希望得到晋升了。

    然后是中枢,内阁——七部(吏户礼兵行工农)、九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税务总局)。

    军事上:镇国府——军区——分军区。

    都司——兵备道——乡镇。

    督察上:都察院——巡按——都御史——御史。

    立法上:大理寺,下设宪法、民法、刑法、商法等等诸司,现在正在负责诸部法律的修订。

    然后还有一些平行衙门,比如太学府、太医院、通政司、中书科、行人司、钦天监、上林苑监、教坊司。

    至于僧录司和道录司,现在已经划归宗人府祠部令下。

    然后宗人府系统为:宗人令(负责给全国宗亲登录名字,以及宗人教育问题)。

    宗法令(处理国内外宗亲违法事件)。

    祠部令(负责佛、道、天方、腾格里等宗教事务,以及掌握皇家列祖列宗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等祭祀则和太常寺一起办理)。

    宗藩令(负责处理宗亲藩国王公世子册封;公主、封君选驸马事宜)。

    理藩院(厘定华夏诸族界限)。

    其中理藩院日后会移交出去,但现在朱厚照还是要捏在手中。

    其中,宗人令:秦王。佐官,左宗正代王、右宗正辽王。

    宗法令:蜀王。佐官,左宗正周王、右宗正庆王。

    祠部令:兴王。佐官,左宗正韩王、右宗正德王。

    宗藩令:衡王。佐官,左宗正鲁王、右宗正肃王。

    理藩院暂时没有设诸王。

    但通过这一套办法,九边塞王的头头,已经被朱厚照打包留在了北京。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一堆宗人、经历、这些多是由诸藩郡王之中考试优者出列,还有一些如泾王则是出任军官的。

    朱厚照还是没有对诸王开放陆军,但海军开放了,诸王一堆事情可以做,官位的竞争相当激烈。

    毕竟是要考试的,还算积分呢!

    这样一来,大明中枢权力体系,已经完成了以朱厚照为核心的建构。

    财有皇家银行、兵有镇国府、政有内阁诸部下沉地方、法有大理寺抓紧修订资料、察有都察院诸勋贵盯着文官。

    还有锦衣亲军都督府、东缉事厂,一左一右盯着地方。

    地方上九边世袭指挥使们入讲武堂修习了。

    财税体系哪怕还是有点混乱,地方移民也还有一点混乱,但都对大局而言无伤大雅。

    正德十八年的梳理,本应该就这么简简单单的过去。

    然后迎接正德十九年,开启朱厚照的下一步计划。

    结果,在秋收之前,乱子来了。

    “报——洞庭湖大水,湘西大旱一月有余,本地苗人造反,湘西大乱!!!”

    倦鸟落旧林的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