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大秦风起在线阅读 - 第247章 波涛汹涌

第247章 波涛汹涌

    中州,京都,秦帝宫。

    “启禀大帝,此乃夏帝之国书。”

    大殿正中的坐台上,秦曌看着手中的夏国国书,上面只有一句话,‘唇亡齿寒,鸟尽弓藏,夏国若覆,则秦国矣。’

    一句话,简单而明了。

    看着这国书,秦曌沉默无声,眼神仍旧很是平静,也明白其中的含义,可惜,自秦国与九州交集以来,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图谋这一刻,多年的布局,一次次举措,才有了现在的局势,有望一手推倒九州的第一强国。

    或将迎来大好局势。

    因此,又岂会因为这样的一封国书而动摇他的决心。

    “夏帝,你未免太小看寡人的决心了。”秦曌平静的将国书放置于案台,“夏国不是秦国,秦国…也不会成为夏国;夏国的倒下,将会为秦国拉开虎视天下的序章。”

    以如今这样的局势,虽然有些人、有些事已有了不好的势头,甚至,可能会发生如今夏国所遭遇的一幕,但是,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只要运用得当,秦国…就将独霸天下,傲视九州,立于不败之地。

    届时,我为刀俎,九州为鱼肉。

    或可有望揽天下予我构中。

    “启禀大帝,太尉大人,令人呈物来京。”一道声音从外面传来。

    “哦?莫非是捷报传来?呈上来。”秦曌眼神异样,看向到来之人,呈上一个不算大的长方形物体,

    还有,一封密函。

    “这…”秦曌看了看这个物体,眉心不解,不知其为何物,捷报战事也不该是这样装载。m.zwWX.ORg

    看向到来的罗刹君。

    “大帝,要不…先看看密函…”罗刹君眼神思量。

    秦曌皱了皱眉,拆开密函,看向里面,下一刻,眼神微凝,手掌忽然放在了木盒之上。

    “太尉可有伤势?”秦曌看着她。

    “幸有桑絮将军出手及时,太尉大人无碍。”罗刹君看着他笑了笑,示意南平君无妨。

    “对我帝国太尉行刺,该杀!!”秦曌说完又冷漠道:“军有军法,国有国威,军中重地竟让无关之人深入军营,一干人等,应当严惩!”

    哒哒——

    忽在这时,有脚步声传来,罗刹君眸子看去,一位美丽的身影出现在视线中,她看着他,意味深长的笑了笑,迈步离开。

    “又因国事而让你生气了么。”国夫人武瑶来到了这里。

    “你,怎来了?”秦曌迈步走下主台,拉起她的手掌,“你的身子本就不好,何必亲自奔波这一趟。”

    自从她回来后,就一直没有恢复,留下了病根。

    “我看你又忘记了膳食,定是因国事繁多,所以特地带了过来。”武瑶抬手,身后立时有侍婢将饭菜备好。

    “辛苦夫人了。”

    “你我之间还这么客气啊?”武瑶看着他笑了笑,这时,她看向了案台。

    “这是何物?先放置一旁吧。”她说着,抬手就欲将之撤下。

    “别动!”这时,秦曌手掌猛地压在了木盒上面,声音有些低沉。

    听见他的语气,武瑶手指僵硬了下,“你怎么了?”

    这还是他首次这样对她说话。

    “没事。”秦曌自知失态,旋即起身,扶着她肩膀让她坐下,看着她温柔道:“你的身子本就虚弱,隐疾在身,这些劳累事,让婢子来就好。”

    说着抬手一挥,立时有侍婢撤下木盒。

    “你啊…”武瑶看着他,撇了他一眼,亲手将饭菜落桌,虽然…她嗅到了一丝血腥味,但,她没有多说什么,也不会多问,更不会掺和国事。

    他不想说,必然有他的道理。

    “对了,天门三先生,这人怎么样?”秦曌轻喝一口粥,忽然,漫不经心的随口一问。

    “为何有此一问?”武瑶眸子一闪,而后似想到了什么,眼神一凝:“是兄长他和秦国交恶了么…”

    她之前在东华时,就得知了兄长百里熙,可是入了夏国,成为了夏国的将军,如今前方,正值秦夏交战,那么必然…

    这让她手心一紧。

    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可是现在当她听见他的这句话,她明白,这一切可能已经到来了。

    “没事,我只是随口一问。”秦曌看着她的神情,平静道:“毕竟我带走了他们的丫头。”

    武瑶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摩擦,看着他,语气还是那样的温柔道:“好,既然你想听,那我就给你说说。”

    ……

    邺州,邕安,临安王宫。

    “大王,而今天下伐夏,夏国国力重创,列国大军兵临太州,可一路长驱直入,剑指大陵,从今以后,这天下,将再不会有夏国。”

    “如今的夏国,已不复往矣,昨日的夏帝国已大势已去,拿下太州,易如反掌。”

    “这夏国虽自来强盛,誉有九州第一国之美名,更是与秦联手称帝,还妄图一力战诸国,而今,已是国之将倾,再不复往矣之势。”一位位朝臣笑了笑道:“夏帝…怕是也未曾想到,昨日的夏帝国,会有今日的一幕。”

    “夏国狼子野心,枉自以帝相称,而今自食恶果,真是咎由自取,夏国将倾,实乃九州之幸。”

    众朝臣彼此谈论道。

    毕竟在昔日,夏帝国大举兵力来犯,兵临邺州之内,不知让临安丢失了多少土地,不知多少将士因此战死沙场,可是一度让临安危在旦夕。

    但如今,夏帝国这座庞然大物,九州第一强国,即将出现轰然倒塌的一天,古今罕见。

    这是临安之幸,更是天下之福。

    可,此时的王台上,临安王只是看着手中竹简,沉默不语,对于这些臣工的话,不以为然,同时,在他的内心也同样明白,强敌,可不只是夏帝国。

    如今之天下,夏国将颠覆,可是,秦国太强,这对于屈居一旁的临安王朝,绝非是一个好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当然这些话,还不能明说。

    今之九州,夏帝国的余力尚在,暂时…还不能和秦国撕破脸面。

    “启禀大王。”这时,丞相独孤浩渺步子匆忙,来到了殿内,“夏帝传以国书来邕安。”

    “夏帝…”临安王沉吟,他的神情平静,对于国书的来意,他一清二楚,因此,并不感到意外。

    接下转呈过来的文书。

    众朝臣见此,神情各异,带着异样的神色看向王台。

    哒——

    见此内容,临安王撰紧了文书,忽然从王台起身,这让众朝臣眸光一闪,大王因此失态,不知文书内…是些什么…

    “除丞相外,其余臣工,都退下。”临安王眼神恢复平静,看向朝中,挥手道。

    “臣等告退!!”

    霎时间,一位位朝臣作揖,带着异样的神色,疑惑的心绪,退出了临安王宫。

    “独孤丞相,你如何看待这夏国及当今天下之局势?”忽然,临安王看向了独孤浩渺,问道。

    独孤浩渺自然明白大王话中的含义,“当今天下,列国伐夏,然以目前之局势,列国大军,已入太州,随时…可剑指大陵,因此从时下来看,夏国之衰败,已成为定局。但以当今列国的国力,临安所要面临的强敌,可不只是夏。故而,臣认为,大王之眼目不该着手于夏国,而是,中州的秦帝国。”

    “夏国若倒下,秦国之国力,必为九州之最,且远强于列国。”独孤浩渺看着他,再道:“来自秦国之忧患,不亚于往日的夏帝国,臣敢断言,不久后的一天,必定成为我大临安将来最大的威胁,亦是天下列国间的威胁,这一点,必然不谋而合。”

    临安王看着他,眼眸平静,语气停顿了下,错开眸光,道:“伐夏前,有列国之国书制约,秦国…指名道姓要夏都大陵,列王皆达成一致,天下皆知,万民皆闻,这白底黑字,该如何破之?”

    “秦帝索要大陵,无非金银财物,夏帝…必然分得清轻重,此番文书,必然也是此理,也或是需要我们的助力。”独孤浩渺说到此处,看了看周围,重新看向临安王,压低了声音说道:“大王,时今天下伐夏,夏国将覆,秦国太强,以秦之威胁,将来必成祸患,而若欲匹秦、弱秦、乃至亡秦,唯有借助于天下之力,就如同今日的天下伐夏,若令秦国这座帝国也步入夏国后尘,将来,必是我临安独霸,傲视天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天下列国,皆是为了取利,而若欲取利,取最大的利,当是天下。

    这一点,列王,皆是如此。

    临安王看了他一眼,眼神闪烁,沉吟道:“太州,自来便是夏帝国之本土,各部势力,盘根错节,唯有夏王,才能领导太州,且夏国之国力尚有余存,将来若有变故,才能彼此制约,但,夏国的土地,不能再如往昔。”

    “臣附议。”独孤浩渺语气停顿了下,再道:“天下间,列国争霸,秦国却太强,因此,列国的国力,需要有一个平衡,彼此制约,才可取利,此乃长久之道;而一旦平衡打破,则唇亡齿寒,届时,天下将无力制约野心勃勃的秦国。若是出现那样的情况,秦国这座帝国,必然会露出它的虎牙,虎视天下。”

    王台上,临安王紧握文书,一步步走下了王台。

    “九州列国,诸王争霸,夏国可以弱,但须有一个国力平衡,夏国更不可以亡。至少,在秦国这座霸主级帝国没有倒下之前,夏国便不能倒下。”临安王迈步离开,冷漠的声音再度传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渔翁…决不能是他秦国。”

    ……

    太州,蓬莱岛。

    这里是天门的岛屿。

    此刻,神武峰山,一位英姿神武的男子,看着遥远的天边,静静的站在那儿,沉默不语。

    “你在担心百里?”公孙姝慧走来。

    武华看着天边许久,叹息道:“我得到消息,他,应该是出事了。”

    “以他的实力,只要他一心离开,应该问题不大。”公孙姝慧看着他,眉心担忧,轻声道。

    武华道:“人力有穷尽,他再强,终究只是一个人,又如何能敌得过大军。”

    公孙姝慧沉默了。

    “这是他的选择,生死,皆由天定。”这时,一道浑厚的声音,从天门的深处传来。

    ……觅忘尘的大秦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