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扶明录在线阅读 - 第1797章 妖风

第1797章 妖风

    老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李岩得到常宇密信之后立刻遣人去对岸散布消息说李自成秘密入京身份暴露后背朝廷给抓了个正着,这消息无疑是旱地惊雷,像长了翅膀一样日行千里,从无数村村镇镇飘过然后进了城。

    但凡听到这个消息的不管是兵还是民都瞠目结舌,只是极大部分都不相信,怎么可能哦,东征好不容易从那逃回来,还敢再深入狼穴,再说他去那干哈啊,有必要去么,有病啊他。

    老百姓也不信,当兵的也不怎么信,但这并不影响消息继续飞快的传播。

    有不信的,就有相信的,当然也有半信半疑的,虽然这部分人不多,但只要有怀疑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且这部分人多是贼军方的人,即一些贼军头目,因为传言越来越多,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什么宋献策,什么刘希尧等人都被说的有鼻子有眼,这两人是大顺国的谈判代表他们是知晓的,这就让他们感觉事情不像空穴来风了,而真正让他们开始怀疑甚至深信不疑的是一股妖风:若不信,让李自成出来露个脸啊!

    对呀,当事人只要一出面就立判真假了,既然传言这么肯定,那看来十有八九了!

    李自成在京城被擒的消息短短一日间就传到了西安,顿时城中大震,相对普通老百姓和普通士兵来说,西安城中的贼首大佬们那心神震动可就大翻了天,而且大部分都开始怀疑事情可能是真的了。

    原因很简单,月前李自成离开西安说是秘密巡查前线,然后就一直没露面,身在何处谁也不知道,此时听到他被擒的消息,那保不齐他真的偷偷跟着宋献策去了京城了!

    一时间,西安城内人心惶惶,或者说好几个大佬的心思都活了,据说短短半日去亲王府(李自成在西安的皇宫)探听消息的人就有几十波。

    “定然是明廷为了谈和筹码故意放出假消息以此让咱们自乱阵脚,闯王又不是三岁小儿岂会去做那胡闹之事,此时正值谈判的关键,黄河防务至关重要,闯王不敢大意才亲往巡查,为免被明军探得虚实故而隐藏行踪,莫被朝廷所趁了空虚,自家人先乱了”亲王府内,高氏和田见秀矢口否认且耐心安抚诸贼首。

    “他们或许是探得闯王在黄河防线的消息,只是不确定在何处,故而放出这个消息引闯王现身确定其身在何处罢了,对岸明军主帅乃叛贼李岩,他鬼主意最多对咱们了解也最多,此计必是出于其手……”

    这段说辞确实打消了众贼首的一些疑虑,但是吧……

    谁又知道他真的没秘密潜入京呢?虽说可能性不大,也没必要,但只要没现身那就真有可能,所以说那么多有的没的,不如让李自成赶紧现身一切谣言便不攻自破了。

    高氏也爽快应了,李自成月前是和牛金星李过三人离开西安的,李过这个时候在潼关,他应该知道李自成身在何处,相信最多三五日便会有消息送来。

    众贼首这才各自打到回府,不过各自心里也有了小九九,看高氏神态不似作假,看来此事十之八九是李岩搞的阴谋了,但假若万一呢,若李自成真偷偷去了又被朝廷给擒了呢?

    那个时候……是投降朝廷呢,还是分家自己立山头?

    李自成此时在哪里?

    高氏说李过知道。

    李过在潼关,这是一个兵家必争的重镇,黄河在这里九十度转了个弯,往北是蒲州河津,往东是洛阳开封,还有一条渭水通西安,明军若想收复西安,潼关是必打的。

    所以贼军在这里重兵防守,且一定要派个靠得住信的过的人来坐镇,贼军山头林立派系非常多非常复杂,相互之间互相不服气看不顺眼,比如第二把交椅的刘宗敏相当的桀骜不驯,虽和李自成是拜把子兄,虽此时李自成称了帝,但他对李自成没任何尊敬和敬畏可言,经常有逾越之举,李自成对此睁只眼闭只眼能忍就忍,但李过却忍不了,便同刘宗敏免不了起了摩擦,甚至连做个面和心不合的样子都懒得做。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东征之后,贼军在大顺国宣传是凯旋而归,实则自己心里头明白是被揍回来的,心里头都憋着一股怨气,加之随后官兵在对岸陈兵随时都要打过来,这个时候李自成必须派一名猛将驻防最重要的潼关。

    刘宗敏是他手下头号猛将,所以驻防潼关非他莫属,但这个时候李过跳出来说:我来!不为其他就是想痛揍官兵,解心头之恨!

    刘宗敏自然知他心思,只是看破不说破,加上东征刚回他还真的不想去前线守城,乐的在西安花天酒地,年轻人就是争强好胜,你喜欢争就去吧,老子喜欢享受于是便顺水推舟不和李过争了。

    李过确实争抢好斗,因为年轻,年轻人若不激情若不热血还算年轻人么,(百度发现李过竟然比他爹李自成还大六岁简直太扯淡了)而他之所以好斗,主要还是被常宇被激的,简单来说就是不服气!

    东征那么大的阵势,那么好的形势,竟然被一个不知道哪冒出来的毛头小子给搅和了,先是迎头打后又追着打,搁谁服气啊。

    贼军里也有年轻的将领,比如罗虎,马宝年纪都不大才十五六七岁,一个个猛的一逼,冲锋陷阵单挑群殴都是所向披靡,可东征都没在小太监手下讨到好处,所以都憋着火,尤以李过为甚。

    于公,潼关是大顺国的国门,于私他要和刘宗敏争功要和常宇正面刚掰手腕再分高低!所以当李过成为前线主帅后,便将所有精力都投在黄河防务上,从南边的重镇潼关往北的朝邑,大荔,韩城……但凡军务不分大小事事躬亲,数月不回西安,仅有在过年的时候给回去一趟给他爹拜个年,然后爷俩一块离开西安,那时候对外说的是巡视前线防务,到了潼关的时候,李自成才说,儿砸,爹要去京城一趟。

    李过没想别人那样第一反应是你有病啊,虽意外但能理解他爹的心境。

    东征之后大顺军心披靡,诸将心里头也充满了怨气和不服气,毕竟在对岸被削的太狼狈了,脸上实在无光,而随后东厂大太监更是不要命的突然渡河入境,如入无人之境般的一番折腾的鸡飞狗跳然后安然退走了,这是继在太原大战时小太监混入大营将李来亨刺杀后的第二个耳光,当真蹦起来朝脸扇啊!

    叔忍婶也忍不了,所以李自成决定也过去扇明廷一巴掌,趁着军谈的时机潜入京城在你皇城根下溜达一圈全身而退,那可就不是扇朝廷耳光了,是朝脸踹了!

    以牙还牙,既能解心头之气又能振奋军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但是!这得是在一个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才是。

    当然了,在正常情况下李自成断然是不会冒这个险的,巧了,现在两方有意和谈,朝廷为了顾及影响断然不会斩来使的,何况朝廷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会亲自过去的,这就有了一个安全背景。

    当然了,去扇朝廷耳光找回场子也只是李自成偷渡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事,可以最及时的同宋献策牛金星等人一起应对朝廷提出的条件做出决定。

    毕竟,军谈才是最重要的事。

    于是第二日,李自成和牛金星便离开潼关说是去他处巡视,实则和宋献策汇合渡河东去入京了,而李过是知道此事寥寥数人之一。

    李自成离开后的日子,李过并未太过担忧其安危,精力依然主要放在黄河防务上,虽说这次是他们主动提出和谈,但也做好了随时谈崩开战的心里准备,何况这次和谈的初衷本就是为了拖延时间,当然了也有大部分人是真的想就此收手能落个善终。

    虽然在大局上李过也知道和谈可能是最好的结果,但在内心深处他却希望谈不拢,他还想打,还要分个高低,若真的投诚了,就要在那个小太监手下听令做事了,实在憋屈,内心有太多的不甘心和不服气!

    这段时间他时常去往朝邑眺望对岸,恨不得立刻挥兵杀过去踏平蒲州,擒杀叛贼李岩,但想归想,却不能轻举妄动,李岩在对岸陈兵数万可不是纸糊的,而且他已侦查到明军在开封和洛阳的大军也开拔到了陕县,距离潼关不过两百里的,牵一发动全身,若这次军谈失败,可能会立即开战!

    开战就开战,谁怕谁啊!对岸的明军每日都在研判如何进攻取城,这边的李过也是一样的心思,他知道一旦开战,潼关和朝邑都首当其冲成为官兵的火力点,所以他在这两点防守上也都下足了功夫,但是,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若一旦全面开战,数百里黄河防线都是战场,官兵可渡河进攻,自己也可主动打过去,打河津,打蒲州,李过为此也制定数套攻防计划。

    只是吧……

    就在他跃跃欲试时,突然刮来一阵妖风,李自成被擒的消息半日便从朝邑传入了潼关城内,惊闻之下,李过手中酒杯落地!浪得虚名的扶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