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都市小说 - 华娱请多指教在线阅读 - 第十九章 青年作家

第十九章 青年作家

    陈川心儿一颤,不由的想入菲菲。

    转念一想不对啊,咱这可是姐弟关系。

    撇开自己心里存在绮丽想法的事实不谈,曾黎就不可能有那种想法。

    退一万步说,就算她有,也不可能这么直白的说出来。

    果然,曾黎接下来的话让陈川知道自己刚才确实在做梦,却也让他更加期待。

    “我还能不知道你?这么拼命赚钱不就是为了圆你的导演梦。现在咱们钱也赚到了,我当然不能再拦着你。

    而且你也说过不管是线下书社还是印刷厂都是注定被时代淘汰的旧产能。我这段时间也想过,咱们不如就趁这个机会开拓传媒领域的业务。

    至于我为什么把书社跟印刷厂的工作交出去。当然是怕你花钱大手大脚,你不是要成立剧组嘛,那我就进去管钱呗。我记得这个职务叫监制是吧?跟导演比谁大?”

    监制,顾名思义就是监督导演创作,与监管制片开销。

    通常是制片人或制片公司在剧组内的代言人,也是其利益维系者。

    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是剧组的出资者,也就是俗称的金主爸爸。

    监制作为制片人的发言人,因此在剧组内拥有莫大的权利。

    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剧组拍摄过程中的一切环节,包括管理预算,制定拍摄计划,监督导演创作以及后期制作。

    可以说一个好的监制是导演最亲密最得力的帮手。

    至于监制与导演谁权利大的问题,没有一定的定论。

    就好像跷跷板上的两个人,监制强势则导演弱,监制弱势则导演强。

    但总的来说都在追求一个互帮互利互助的平衡点,虽然不一定能够成功找到这个点。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文艺片《大象席地而坐》,导演胡波,监制王小帅。

    一个是新人导演,有自己的想法。

    一个是知名导演,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获得过国内外诸多大奖。

    两人的矛盾就来源于影片创作,电影拍摄完成后,导演胡波剪辑了一个4小时的成片准备登陆院线。

    然后被王小帅指着鼻子骂这是垃圾,甚至威胁收回剪辑权。

    两人有错吗?

    有错,但也都没错。

    只是立场不同,利益不同,让他们产生矛盾。

    胡波是新人导演,他想借影片把自己心里的故事讲出来。

    他要的是名。

    王小帅是知名导演,已经有名气的他追逐的是利益。

    作为从拍摄地下电影起家的第六代导演,王小帅不一定知道什么影片卖座,但他一定知道什么影片不卖座。

    因为这本就是困惑王小帅多年依旧未解的难题,甚至是所有六代导演的困惑。

    他清晰的知道即便是4小时的商业大片登陆院线都是找死,更何况本来就没多少受众的文艺片。

    然后矛盾爆发,可能两人也曾尝试寻找一个平衡点,但依旧没有找到。

    最终的结果是王小帅卸任监制,胡波在楼道里自缢。

    最终的结果是《大象席地而坐》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影片,全球票房24w。

    胡波证明了自己的才华,王小帅证明了自己在票房判断上的眼光。

    至于公论如何,就交给读者大大各自评论。

    当然,陈川与曾黎不可能发生这样的问题。

    他们两人在剧组内除了导演跟监制的职务,还有个共同的标签:制片人。

    更别说两人还是亲情羁绊的姐弟俩。

    因此,陈川毫不犹豫的竖起大拇哥,死命的夸,完全不怕曾黎骄傲:“你最大,当然你最大,谁让你有道理呢。”

    曾黎并不知道某人嘴里的‘道理’其实是实物,自然表现的很是满足。

    想起一件事她追问道:“对了,你到底想拍《武林外传》还是《目中无人》?”

    “目中无人吧。”

    陈川想都没想的就给出答案,这是早先深思熟虑做下的决定。

    不仅仅是成本的问题,更主要的是陈川对《武林外传》给予更高的期望以及更多的规划。

    他担心自己经验不足浪费这个宝贵的IP。

    相比下来,《目中无人》的IP价值相对要低,而且节奏把控,镜头语言艺术也要更简单。

    初步估计至多两个月就可以完成拍摄,而《武林外传》那可是八十集,起码半年时间。

    显然《目中无人》更适合用来练手。

    而且拍摄成本低,200w,顶天300w制片成本,就算赔光也承受的起。

    沉思片刻,陈川继续说道:“咱们肯定要转行传媒领域的,但传统行业的印刷暂时也不能放弃。

    我准备在半年内把我青年作家的人设给立起来。这不仅关乎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收入,更是我计划里宣传《目中无人》最好的手段。

    目前已经把《奋斗》成功推广出去,而且借着《亮剑》的热度,以及有那么亿点点的虚假宣传,倒是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但一部只有绚烂外表而没有内涵的《奋斗》是完全不够支撑作家人设的。

    我目前正在个构思一部中篇谍战小说《风声》。

    《风声》作为涉及民国的题材,审核难度必然比《奋斗》大的多。

    我预计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出版。至于宣传策略到时随机应变,不过我心里大概有个章程。”

    《奋斗》与《风声》是陈川为自己青年作家人设精心考虑的抉择,也是一次尝试、

    一个是青年创业题材,虽然《奋斗》在十几年后塌房了,但在眼下的2005年,依旧会被奉为80后创业圣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奋斗》当然不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也不配。

    但它却恰好沾了点这个这个时代特色的韵脚,因此才能被这个时代声音最大的八零后青睐。

    就像看小说,甭管配角多出彩,刻画的多入门三分。

    读者代入的永远都是主角的视角,没有例外。

    这也是《奋斗》能够大火的原因之一,因为读者们代入的都是双重富二代陆涛的视角。

    至于被生活重担压的喘不过气来的向南;

    至于自我、任性甚至是公主病的杨晓芸,

    至于被戴绿帽的华子的内心世界与未来展望如何。

    其实真的没有太多人在意。

    这也是陈川深思熟虑后选择小白文《奋斗》的原因。

    《风声》则完全不同,其内容深度极高,是一个将小说艺术、人性发掘和谐熔铸成一炉的烧脑谍战故事。

    两个看似南辕北辙毫无相干的故事,相辅相成作为陈川青年作家人设的支撑。

    但【青年作家】这张牌现在可以营造,却不能打出,需要选择一个利益最大化的时机。

    例如《目中无人》即将上映需要宣传的前夕。

    《武林外传》虽然不是第一顺位选择,但拍摄场地搭建已经开始了。

    就在印刷厂东侧的一片玉米地里。

    现在时值秋初,只要玉米收割就可以开始机械进场。

    同福客栈与其他场景的复刻图,已经找学设计的大学生给设计。

    年轻人有活力,通宵修仙不在话下。

    另外一个就是便宜,两千块钱的设计费,这群人嗷嗷往前冲。

    实在是过于便宜,陈川也担心质量不行,因此直接当了次海王,捞了好几条鱼一起干、活。

    入选的作品获得五千设计费,没入选的只有一千辛苦费。

    还别说,效果好的很,这群大学生嗷嗷的卷。我才不要睡觉的华娱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