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大明皇长孙在线阅读 - 第168章:咱大孙,是不是咱大孙呢

第168章:咱大孙,是不是咱大孙呢

    昨日,在朱英走后,蓝玉和蓝氏聊了很久,也聊了很多。

    其实在蓝玉的心中,对于朱英的出现,是惊喜的,除此之外,也没其他的认识了。。

    和李景隆不同,对于群英商会的存在,蓝玉并不清楚。

    所以今日的蓝玉,在见识到朱英的冰山一角后,才会这般震撼。

    一旦火绳枪批量制造,普及开来,精通军事的蓝玉明白,这将会改变战争的格局。

    火绳枪的训练太简单了,完全和弓弩手不同。

    一个好的弓弩手培养出来,其中耗费的代价很大,而且在杀伤上,也难以相比。

    蓝玉是训练过火铳兵的,简直不要太过于简单,哪怕是生手,只要随便训练一下,就能熟悉掌握火铳的击发。

    后面的训练,就是队列和稳定的问题。

    目前军中的火铳兵本来就多,火绳枪可以无障碍使用。

    “今日兵仗局这边来不及了,待过几日去火药司吧。”朱英说道。

    蓝玉点点头,到了这个点,也差不多是要回去了。

    且今日的蓝玉,本来应当去上早朝的,不过因为去火药司的缘故,就耽搁了。

    作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他不去办公也没人敢说闲话。

    至于陛下那里,和长孙殿下一起,倒也没多大的问题。

    朱英和叶月清才到宅院,准备享用晚膳,宫里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郭忠,就过来了。

    看着在郭忠后面的,提着大木箱的两个小太监,朱英无语道:“就不能让我休息一下嘛,今日都忙活一整天了。”

    郭忠闻言,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躬身作揖惶恐道:“殿下恕罪。”

    “何罪之有,行了,放下吧。”朱英也不可能去为难他,这是老爷子的意思,一个太监哪有办法。

    不过对于这些奏章,朱英确实没多大的好感。

    多数人心目中的帝王,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实际上的帝王,起得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批不完的奏章,处不完的国事。

    偶尔来个天灾人祸,还得想尽法子去解决。

    木箱放到书房后,朱英交代道:“我晚点再看,尔等先回宫吧。”

    郭忠闻言回道:“陛下交代,这些奏章均是属于‘以工代赈’上奏情况,请长孙殿下详细查看。”

    “行了,我知道了,明日下午,便过来拿吧。”朱英点头回道。

    “遵令。”

    待郭忠等人走后,朱英打开箱子瞧了一眼,里面堆积着上百本的奏章。

    “真是难受,早知道还不如去安南开国,整个好点的制度,如此大的体量,又不能下重手,只能徐徐图之。”

    朱英有些无语,大明的疆域太过于辽阔了,很多事情办理起来,其中涉及到的复杂程度,是完全估计不到的,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老爷子送来这些奏章,其中的意思朱英也是能猜到的,无非就是看有没有贪污的情况。

    便是不看这些上奏的情况,朱英也敢打包票,像这样的工程,贪污的问题,绝对是非常普遍的,不过是多少的问题。

    要是按照老爷子的方式,和现在对于贪污处理的结果,这些所有上奏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个个都得处死。

    但朱英并不想这么做,一下子处死太多人了,会导致整个大明的基层运转出现问题。

    本来类似于后世的国有工程承包方式的‘以工代赈’,其中详细的利润,过于动人。

    很多官员完全可以随意的插手,只需在账目上作些文章,就能到手一笔不菲的收入。

    关于这个事情,他之前就跟老爷子说过,如若猜得不错的话,在这些工程开始的时候,老爷子就已经安排锦衣卫在其中潜伏调查了。

    现在把奏章丢给自己,无非是相当于一次考校。

    要想完全的杜绝贪污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按大明如今的官员俸禄,不贪几手,根本维持不了体面的生活,顶多饿不死。

    寒窗苦读十余载,就混个饿不死的概念,这肯定是不行的。

    不过目前朱英并不打算去处理官员俸禄的问题,对比这些饿不死的官员,饿死的百姓显然要多得多。

    俸禄的改革,还是等大明的国库丰盈起来,有了源源不断的收益,再开始进行吧。

    以后世的阅历,来看如今大明国库的收入,其实创收还是很容易的。

    最简单的,就是朱英将雪花盐的生意,归入到国库里去,其中所产生的利益,朱英可以预料到,总体会上涨,但实际上低得可怜。

    当雪花盐变成国有买卖后,不过是让那些盐官的口袋,更加充盈,乱七八糟的损耗,真正能到国库里的利润,估计连两成都没有。

    想到这里,朱英忽的冷冷一笑:“吃了我这么多年的好处,现在也差不多到了该吐出来的时候了。”

    近几年来,为了雪花盐的销售渠道问题,他可没少给盐官暗地里塞银子,不仅如此,还要被抽成。

    现在嘛,嘿嘿,铁证如山,一个都没得跑。

    “这个事情看来可以抓紧了,得让人先盯着,最好把藏银子的地方查到,不然就太亏了。”

    朱英自言自语的说道。

    对于那些个贪官,朱英熟悉得很,很多大贪,都是属于宗族势力。

    银子到手之后,直接往家族里藏起来,哪怕是身死了,能够追查到的银子,也就这么多。

    虽说是个死罪,但多少也是给家族后人谋福利了。

    这样的手段,老爷子还真是不清楚。

    这是在蒙元之前,世家累积财富的方式,只是经历过蒙元混乱,世家灭绝。

    如今又回道汉人皇朝,像是现在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宗族的家规比大明律法都要来得严格一些。

    世家的雏形,在大明建国之后,已经开始逐渐的展露出来。

    现在的勋贵家族,便是世家最初的模样。

    晚膳过后,朱英勉励了叶月清几句,然后带其来到了书房。

    “这里是跟火器有关的一些文献,你好好看看,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问我。”

    朱英从书架上,拿出自己得到的火器典籍,交给叶月清说道。

    之前在兵仗局叶月清的表现,得到了朱英的认可。

    在火器的研究上,目前的朱英过于跨时代了,很难找到可以交流的对象,没人可以跟上朱英的思维。

    “谢谢东家。”叶月清双手接过,认真的说道。

    大明如今纸张算不得贵,但纸张上的知识是昂贵的,尤其是火器这一块,属于大明禁书,发现私自学习者,一般都是直接处死。

    “好好学,虽说你没有接触过火器,但其中的道理并不是很难理解,待你学会了,就可以帮我了。”

    朱英勉励的说道。现在朱英其实是很缺帮手的。

    火器的发展自然是重点,但是农业,军事,教育,经济,制度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必须要同时进行。

    现在的大明,在这些制度上,已经有了成形的模式,朱英只能一步步来改革。

    若是安南开国的话,一步就到位了。

    “算了,慢慢来吧,想那些也是无用。今日就让我来看看哪只鸡,要被杀掉儆猴了。”

    安排完叶月清,朱英将奏章堆积上书案上,开始一本本的翻看起来。

    杀肯定是要杀的,那些贪得过于狠的,自然不能留下。

    所谓杀鸡儆猴,虽是治标不治本,但多少能有些效果,等工部这边,将负责工程这块单独的体系建立出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贪污的出现。

    任重而道远啊!

    ......

    大明皇宫,乾清宫内。

    “臣蓝玉,拜见陛下。”

    蓝玉此刻并没有回蓝府,从兵仗局刚刚和朱英分开,立即就有锦衣卫过来传信,陛下有谕旨让其进宫。

    在京师这块地界里,对于朱元璋来说,犹如掌中观纹。

    只要是他想知晓的,锦衣卫都会想尽办法去打探到。

    朱英和蓝玉的所有行动,一直都在朱元璋的把控之中。

    “起来吧,咱这次紧急召你回来,到了现在,想来你也应该明白是个什么事情了吧。”

    朱元璋笑着说道,语气上很是亲近。

    对于所有的武将,在没有翻脸前,朱元璋都有很高的容忍度,这大明的江山,目前都是需要依靠这些武将镇守。

    蓝玉看到陛下熟悉的笑容,心里莫名的放松很多,起身后自然的说道:“陛下,臣是真的没有想到,长孙殿下竟是回来了。”

    “今日臣随同殿下一同前往火药司,这火绳枪,真的是让臣心服口服。”

    蓝玉看了眼摆在朱元璋书案上的火绳枪开口说道。

    之前朱英到了兵仗局后,除了自己留了一把,其他的都交给太监,带回皇宫了。

    “咱试过了,真是个好东西,你说,这天下间,还有什么人,可以挡得住咱的大军。”

    朱元璋拿过火绳枪,有些感叹的说道。语气也变得越发豪迈起来。

    在火绳枪到达的时候,朱元璋就命人试枪过了,展现出来的威力,让见过大世面的朱元璋,都震撼不已。wap..OrG

    委实是太过于恐怖了,完全就是小号的大炮,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准度。

    在五十步内,几乎是指哪打哪,足够抵得上训练数年的弓弩手了,甚至已经可以完全替代弓弩手的存在。

    火绳枪的产量很低,但这在朱元璋看来,完全不叫个事。

    人少,那就多派人点把产出提起来,京师的工匠要是不够,那就直接从地方征召。

    一个月能产出几把,那就能产出几十把,几百把,甚至于上千把。

    人不够,那就堆人数,无论如何,都要把产出砸出来。

    蓝玉闻言,眼睛一亮的说道:“陛下,若是能有上千火铳兵,便是敌军过万,也能轻易屠之。”

    “臣试过一枪,只需多加训练,便是马上也能从容开枪。到时候组建一支火铳骑兵队,配上足够的火弹。”

    “那些蒙古骑兵,不过如同土鸡瓦狗一般,挥手可没。”

    蓝玉的话,让朱元璋微微点头,他现在是越看这火绳枪,就越是喜欢。

    仔细研究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将火绳枪放下,而后对着蓝玉问道:

    “咱大孙你也见了,可是有何作想,你这个做舅爷的,小时候也没少跟他玩过,也算是熟悉。”

    “你觉得咱这大孙,究竟是不是咱大孙呢。”执笔见春秋的大明皇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