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可好
周澜再次点头,少年人用深沉的眼神瞧了姜常喜一眼,他不傻,瞧出来了,这想法竟然是个比自己有主意的。 每次问自己‘可好’这两个字的时候,都已经把事情决定了,不过是问问而已。 真的只是‘问问’ 不过在顺风他们看来,大奶奶温柔贤惠,很是给大爷面子的。 再对比一下小媳妇对着下人训话时候同对自己说话时候都小表情,周澜咋舌。他小瞧人了。 这真的不是只会弹球的小姑娘。 大福,大贵,大吉,大利几个从小在姜常喜身边伺候的。 看到姜常喜几个丫头未语先笑,齐齐行礼:“奴婢拜见大爷,拜见大奶奶。恭贺大爷大奶奶新婚。” 光听声音,就感觉比自家的下人有精气神,行礼整齐划一,规矩也好。 把身边的下人拉一块比较一下,周澜觉得自己差了小媳妇一点点。 周澜斜眼身边的顺风,顺风才想起来给自家大爷递上红包。 周澜开口:“咳咳,要同以前一样服侍你们大奶奶。” 然后四个丫头每人一个大红包。欢欢喜喜的行礼:“奴婢谢大爷赏。” 下人们都拜见过了,十五岁的大爷大奶奶,就这么新鲜上岗了。 周澜同小媳妇交代院子里面的事情:“娘说,内宅有你说了算,所以没有安排嬷嬷。” 姜常喜感念婆婆的心意,这样的家底,不差个吧的老嬷嬷,不给自己留着,那是怕自己摆弄不动这些婆子。 姜常喜认真的说到:“我会学着把内宅撑起来的,我的陪房有两个管事妈妈,调到内院,或许能提点我一些。我会把夫君服侍的很好。” 这就是对婆婆这番心意最好的回报。 周澜被突如其来的表白弄的脸红:“你安排就好。” 进了内院,周澜打量一下屋子,脸色就更红了,招呼顺风在门口训话:“我的院子收拾出来了吗?” 顺风:“回大爷的话,这就是您的院子,夫人说大奶奶在西屋,大爷在东屋,各自有自己的书房,平时可以在厅堂里面说说话。有个照应。” 周澜都不敢往姜常喜那边乱瞄,对着顺风低声呵斥:“胡闹,去前面给我收拾一个院子出来。” 姜常喜对于这个安排倒是觉得挺好,知道婆婆是给他们小两口一个接触的机会。 总共就两个主子,还要前后院子分着居住,那就是一个房檐下的两个陌生人,这绝对不利于促进感情的。 可这时候也不能开口留人,她可是没有圆房的新媳妇,该害羞的收就得害羞。 顺风没敢多嘴,扭头就下去安排了。 姜常喜把婆婆给他的小木盒拿出来递给周澜:“婆婆给我的。” 周澜没有伸手接,只是看了一眼:“给你的,你就拿着。” 姜常喜把盒子放在桌子上,也没有拿起来,反而说到:“你看这样可不可以,让顺风去前面收拾个院子,你学习、会客的时候用。平时顺风,顺水也能在前院服侍你。” 随后姜常喜低头小声的说到:“这边的屋子给你留着,用饭,或者歇脚的时候也方便一些。平时,大利顺手就收拾了。” 周澜瞧着新媳妇说话的模样不像是害羞了,反倒是像害怕了。 抬头看看偌大的院子,让一个小姑娘独居,确实不合适:“你这样安排妥当。” 他也是考虑到自己身边伺候的都是小厮,平时小厮同丫头在一处,成什么样子? 小媳妇竟然是个心里有数的。能这样安排最是妥当。 周澜:“你若是害怕,我这几天就歇在东屋,也不用人服侍,守孝的时候,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姜常喜不说自己害怕,也不说自己不害怕,只是抬头,亮晶晶的眼睛看着周澜:“都听大爷的。” 周澜心说,明明都是你说的。我不过顺势而为。 然后两人相顾无言了,生活上的事情安排好,他们其实还算是陌生的。 两人盯着大夫人林氏给的匣子,周澜:“娘给的就收着。一时半会的咱们也归置不过来,先放放,娘想必是有安排的。” 姜常喜就松口气,匣子她瞧了,里面两张京郊的地契,加起来有一倾地。 还有京城,凭租出去的院子,商铺,比他们同二房分家所得一点都不少的。 不过二房那些店铺需要经营,林氏手里这些产业,不需要怎么经营,只要按时收租子就成。 听周澜这么说,姜常喜就明白了,那边先不用管。 这怕是故去的公公给儿子的后手。 婆婆把这些交给自己,怕是也防着二房那边,拿这个做文章呢。 这些庄子,院子,放在自己手里,就是新媳妇的,别管是算作嫁妆,还是算作聘礼,二房都管不到。 姜常喜就这么成了实际得到利益的人。 姜常喜就觉得自己应该主动照顾人,毕竟得了婆婆的好了:“我让人去灶上看看,大爷可有什么喜欢的,或者忌口的。” 周澜想要缓解一下气氛,诙谐的说到:“听凭大奶奶安排。” 这叫什么话,一个喊夫君‘大爷’,一个喊媳妇‘大奶奶’。 二人对视一眼,抿唇微笑。 不过气氛显然好了,姜常喜大大方方的介绍:“我闺名常喜。家中排行第三。” 周澜:“我还没有字,在家排行第二,你可以喊我二哥。” 姜常喜抿嘴,矜持的微笑,拒绝开口,她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二哥’这不是占自己便宜嘛? 开口就说了别的事情:“顺风他们在内院行走到底不方便,让大福他们先在东屋听大爷吩咐可好。” 周澜略微圆润的俊脸就笑了,不叫就不叫:“那你先歇着,等一会吃过饭,我在同你细说家里的情况。” 姜常喜矜持的点头,确实想要歇歇了,家中的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清楚的。 周澜去东屋,那边他一早就居住过,熟悉的很。 西屋这边大贵,大吉,大利在同姜常喜回禀情况。 大贵:“奴婢去灶上看过了,婆子灶台上的手艺怕您吃不好。余下的问题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