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书迷正在阅读:纨绔毒医、天庭清洁工、实景红包大抽取、黄金召唤师、攻下一片江山(GB女攻)、太平记、天官、大明才子风云录、隋末我为王、萌萌小甜夫:腹黑竹马不好惹
耶律璟赶紧俯身相扶道:“族叔快些起来,快与朕说说,北门外可是也遭了明军火器?” 耶律惕剌顺势起身道:“皇上容禀报,此地太过凶险,不是说话的地方,明军追兵即时就到,不如先向西北撤退,经檀州出长城,回到上京再图后事。详细战况,臣在路上细细与皇上讲解。” 耶律璟也带着哭音再次问道:“族叔,迁州城外再无朕的皮室军了吗?” 耶律惕剌抹了一把泪,答道:“没了。非死即俘,再无一人逃脱了。” 耶律璟“哇”地一声,喷出一口鲜血,昏厥过去。耶律惕剌离得近,赶紧上前扶住。 耶律惕剌趁机令宫卫军将领道:“宫卫军速护送皇上北返。我率部族军为皇上断后,若有幸活命,在古北口长城外与你们会合。” 宫卫军一听正合心意,心中那个感激无以言表,冲着耶律惕剌扶胸一揖,道:“副帅必有上天护佑,我等在古北口迎候副帅。” 说完,率宫卫军护送着耶律璟飞快地向古北口方向逃去。 见宫卫军走远,耶律惕剌轻轻呈出一口气,直起腰来,抹去脸上一把老泪。 耶律惕剌下令道:“速速搜索周边三里,看看是否有不是我们的辽军活着,若有,杀无赦。” 部族军各道统领随即率兵向周围搜索三里,清除可能泄密的活口。 之后,耶律惕剌与前来追击的陈延正话别,率三万部族军踏上了去古北口的路途。 ……。 回到迁州城中,百里无忌令亲卫拿来醉仙酒,亲自替柴荣斟满,劝酒道:“今日完胜辽军。就此事当饮尽三杯。” 柴荣急着想听百里无忌解释。不待百里无忌说完,早就夺过酒杯一饮而尽,之后。抢过酒壶,自斟自饮。又喝了两杯,方才开口道:“哥哥慢饮就是,荣已喝完三杯。快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放那耶律璟离开?” 百里无忌见柴荣猴急,不免发笑。 慢慢饮完自己的第一杯酒,再次斟满,方才慢条斯里地开口道:“北门外辽军皮室军尽没,四万多部族军哗变,捉了耶律惕剌向明军投降了。” 柴荣方才在城外听百里无忌向陈延正的交待。隐约猜到北门肯定有变,现在听百里无忌如此一说,便明白百里无忌放走耶律惕剌的原因。 柴荣问道:“哥哥放走耶律惕剌,我大概猜到原因。可这与不擒耶律璟又有何关联?况且,耶律惕剌逃回上京,没有耶律璟,上京群龙无首,想做些什么事岂不更加自在?” 百里无忌道:“二弟此言差矣。你想,如果此战连辽国皇帝都或死或俘,耶律惕剌回到上京。纵然有再好的理由,总不免被人怀疑。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柴荣想想也对。轻轻点了点头。 百里无忌继续说道:“无论如何,二十五万大军只有耶律惕剌数万部族军幸免于难,耶律惕剌回到上京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与其这样,还不如让这数万辽军留在明国,也好为之后修建官道出把子力气。所以,既然让他们回去,就需要一个好的理由和好的推托之人,而这人非耶律璟莫属。” 柴荣闻言,知道百里无忌在理。可是心中总是觉得沮丧,如此一个天大的功勋。竟被百里无忌轻易地舍弃,想想也觉得不甘心。 百里无忌见柴荣心情依旧不好。将其酒杯取在手里,再次斟满,递给柴荣道:“二弟可还想听听我放耶律璟的第二个理由?” 柴荣无精打采地接过酒杯,道:“哥哥说就是。” 百里无忌笑笑道:“我想问二弟,若此战明军失利,你我皆被杀或被俘,明、周两国会作何应对?” 柴荣听百里无忌说如此比喻,心中有些不虞,但依旧回答道:“荣不知明国会如何应对,但以周国而言,若我被俘或被杀,则另立新君,十有七八立荣幼子宗训帝。” 百里无忌见柴荣面色有异,知道他还在纠结放走耶律璟之事,百里无忌也不计较,继续说道:“如果辽国朝廷得知耶律璟被杀或者被俘,会做何应对?” 柴荣不假思索地说道:“自然是另立新君。” 百里无忌说:“这样就对了。以辽国立国近五十年的实力,耶律璟被杀或者被俘,无法动摇其根本,皇帝蒙难,辽国朝廷立即就会另立一位新君,再征召数十万军队,如此一来,这场战争还得旷日持久地打下去。二弟以为然否?” 柴荣开始有些领会百里无忌的意思了,不自禁地点点头。 百里无忌说:“擒获或者斩杀耶律璟确实荣耀,但后患无穷。受此大辱,辽国另立新君之后,必然以报复明、周两国为第一要务,如此一来,明、周两国边境百姓就会深受其害。与其这样,不如放耶律璟回去,既能让耶律璟因为此战大败而威望受损,各部族首领因此与耶律璟离心离德,也能令辽国朝廷从此进入动荡。还有就是掩护耶律惕剌顺利避开辽国朝廷的责询。” 柴荣再次点头。 “此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耶律惕剌有了救驾之功,而此次战争,有耶律璟新征,兵败责任自然有耶律璟承担,二十五万大军唯有耶律惕剌部尚有数万军队逃回国,自然有功,加上救驾之功,以耶律惕剌原本就是北院大王的官职,如此一来,再加授一个更高的衔想来不是难事。”百里无忌边说边乐,心中有些自得。 柴荣差不多明白百里无忌的用心,脸色有些发赫,不自然地从百里无忌面前取过酒杯,替百里无忌斟满之后,双手呈递给百里无忌,道:“荣鲁莽了,还请哥哥不要见怪。” 百里无忌接过酒杯道:“二弟为社稷心切,我心中明白,自然能体谅。来,饮尽此杯。” 二人仰头饮尽。 这时,亲卫进来禀报,“北门外辽军军营耶律惕剌率三万大军已经出发,军营内尚有一万五千辽军,另有大量伤兵,人数远超过万人,请皇上指示如何处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