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书迷正在阅读:纨绔毒医、天庭清洁工、实景红包大抽取、黄金召唤师、攻下一片江山(GB女攻)、太平记、天官、大明才子风云录、隋末我为王、萌萌小甜夫:腹黑竹马不好惹
百里无忌心中嗟叹,说此为人间尤物,绝没有丝毫夸张。 令人惊诧的事还在后头。 段佛音开口第二句话是,“请陛下屏退左右。” 说她语不惊人死不休还算是轻的,这八字还没一撇,竟赶起皇帝的股肱之臣来,简直就是喧宾夺主了。 而站在两列的朝臣们竟无人出言反驳。 连位高权重、资历最厚的徐世铭也不发一言,他微翘着嘴角,俨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丰收的模样。 与之相反的是冯道,这个阅历深厚的老滑头,已经忍耐不住寂寞,对于象他这个岁数的老男人,再美好的女子在他眼中也不过是红粉骷髅。 当刚开始的惊如天人的劲头过去之后,这老滑头开始回复正常。 他开口道:“殿中所站可是大理国佛音公主?” 段佛音闻声回头,莞尔一笑应道:“正是。” 冯道说:“既然是公主,当懂得礼义廉耻,如今我圣上尚未应允和亲一事,你又怎可如此张狂?” 段佛音淡淡地回道:“皇上是否应允是皇上的事,你又何必急躁?” 冯道闻言一扪,只好转变话头道:“如今是朝议之时,你让圣上屏退左右,岂合乎礼义规矩,况且大理国请降和亲之事,属于朝政,岂由将文武百官屏退之理?” 段佛音这次没有答话,只是回转头看着龙椅上的百里无忌。然后轻启紫唇说道:“奉我父皇旨意,我已属明国皇帝的妃子,若明国皇帝不允。我便是明国皇宫中一宫女,此生想来是回不了大理了;若明国皇帝应允和亲,我便是明国皇妃,既然份属皇妃,接下去的话便是我与陛下的体己话,屏退左右又有何不妥?” 冯道愣了半晌,他实在想不到一个女子的脸皮能厚到这种程度。 本待出言反驳。可架不住徐世铭不断地向他施眼色,只好退回队列。闭口不语。 龙椅上的百里无忌煞是有趣地看着二人“吵嘴”,其实百里无忌心中也无法立即做出决定。 百里无忌惊讶于段佛音的美色,但这不足以影响他心中已有的决定。 段佛音那种与众不同的“张狂”,却让百里无忌感到非常新鲜。 身边的女子没有一个有这种“张狂”的。所以,百里无忌冷眼旁观,出于一种欣赏之心。 但一旦冯道退回,殿中就再无人上前驳斥。 场面瞬间冷清下来,而段佛音仿佛无人般地注视着百里无忌,等待他开口。 百里无忌确实被看得不好意思了,他顾盼四下,徐世铭、冯道都眼望别处,而他们之下的官员们皆低着头。无人与百里无忌目光相对。 百里无忌心中恼怒,他知道这些官员虽然低着头,但脸上肯定挂着笑。 他们本就希望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成全他们一代名臣的声誉。 而自己现在则成了孤军奋战。 可惜徐守仁、百里康不在,而百里义、孙仕旭正接替百里无忌在江都整训新军。 在这种情况下,找出个心腹解自己囧状,实在是太难了。 百里无忌干咳一声,正义凛然地说道:“佛音公主想说些什么,只管说。殿中皆是朕之股肱,就算是朕的私事。朕也不避讳于他们。” 这一席话自然令这班低头垂目的官员们汗颜。 而段佛音微笑地说道:“既然陛下不避讳,我自然遵从圣意了。” 她说完之后,抬脚欲上前,却被宫中殿卫阻拦。 殿卫已经有了段素素那一幕的教训,岂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里,百里无忌挥手,令殿卫退去,他实在无法想像,凭自己这一身的武力,就算这个弱女子要对自己不利,也不过是以卵击石。 段佛音微微一礼,这是在向百里无忌道谢,谢他对自己的信任。 百里无忌开始对段佛音有了些兴趣,他令人取来一个锦凳,放在自己三尺左右的距离处,示意段佛音坐下。 段佛音毫不谦让地坐下,如同坐在她自己的公主府里般自在。 百里无忌催促道:“佛音公主,你有话可以开始说了。” 段佛音好整无懈地开口道:“我奉旨前来金陵府,就是两件事,和亲、归附。其实说起来就是一件事,那就是和亲。和亲不成,则归附无从谈起,和亲若成,归附自然水到渠成……。” 百里无忌与百官听着段佛音娓娓而谈,他们都意外一个不及弱冠的小女子竟可以如此坦荡地在人前谈起她的婚事。 百里无忌忍不住打断了段佛音的话语,他问道:“佛音公主,大理国归附明国,朕要问问,你国用何来表示诚意?” 百里无忌单刀直入,却并没有令段佛音为难,她仿佛料到百里无忌会这么问,她回答道:“我便是诚意。” 呃……。包括百里无忌在内的所有人都非常意外段佛音会这么回答。 除了段素素,她实在太了解她的这个公主妹妹的说话方式。 在大理国中,段佛音的任何一句话向来被人遵为佛旨,她在大理臣民眼中,就如同是佛主的代言人。 段佛音眼角带着一丝戏谑地向百里无忌问道:“陛下可是嫌弃于我?” 百里无忌实在有些不习惯这么和一个貌美女子说话,何况说的是男女之事。 百里无忌甚至有些受不了段佛音的注视。 他略略垂目道:“朕不想听别的,只想知道大理国打算付出什么代价,来使朕改变攻伐大理的决定。” 百里无忌略显生硬的话,让段佛音眼中的笑意更甚。 她知道,这世上没有一个男人能抵挡她天生丽质。 有时女人的容颜比千军万马更有效。 段佛音脆声说道:“我奉旨离京时,得父皇授全权,可以便宜行事,也就是说,我可以应承陛下所有事。陛下完全可以率性而为,凡能想到的,我都能应承。请陛下示下。” 此语震惊了明国朝堂中的文武百官,历朝历代,出使之人如同过江之鲫,层出不穷。 口若悬河、舌吐莲花,说得天花乱坠,甚至指鹿为马者也不乏其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