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书迷正在阅读:纨绔毒医、天庭清洁工、实景红包大抽取、黄金召唤师、攻下一片江山(GB女攻)、太平记、天官、大明才子风云录、隋末我为王、萌萌小甜夫:腹黑竹马不好惹
高智平与高方的想法不同,他心中对明军憋着一股气,所谓年少气盛,就是如此。 他随即下令,让三万“农夫”士兵对泅渡而来的段氏军迎头痛击。 而他自己率六千私兵持弓弩进行阻击和掩护。 这个决定本没有错,甚至应该是正确的应对方法。 用三万士兵组成坚固的肉墙,然后由六千弓弩手进行覆盖射击,这无疑使得要登陆上岸的一万段氏军难越雷池一步。 但高智平却没有考虑到前面顶着的三万“农夫”士兵,绝非能与正规军相提并论。 他们没有经过训练,甚至连最基本的服从命令听指挥都不熟稔。 这些人只能使用在大面积的冲锋上,不需要给他们任何任务,只要他们向一个目的地冲锋,这样,这些人是尽职的,他们会一窝蜂地冲向那里。 但前提是,不能遇到强有力的抵抗,如果遭遇顽强的抵抗,那么,这些人会以更快的速度原路退回。 可以负责任地说,他们撤退时一定跑得比冲锋更快。 让这样一群“士兵”去硬顶一万正规军的突击,无疑是艰难的。 但好在人数多,是进攻的段氏军的三倍,并且有六千弓弩手压阵,所以,刚开始时的战局正如高智平所料,段氏军的进攻势头随即被压制了。 这些“农夫”士兵在看到自己人数明显高于敌人的情况下。“做战”还是很勇敢的,他们虽然不擅长使用刀剑劈、刺,但这不妨碍他们扑上前去。用手抓、用牙咬。 乱拳打死老师父,也就凭着这些坊间打斗的招数和背后六千弓弩手的密集射击,段氏军一时间竟找不到突破的有效办法。 仅仅半个时辰,参加进攻的一万段氏军就损失了两成以上的士兵。 这让对岸的段氏军将领开始焦虑,他们不停地向百里康建议撤换,让已经完成整肃的两万士兵上阵。 这两万士兵其实就是与对岸的三万“农夫”士兵一样,也是刚刚从民间征召的。 在将领们看来。既然是送死,还不如让这些炮灰们去。大理国正规军已经不多了,需要保留些种子。 但所有建议都被百里康拒绝了。 百里康知道,如果这时候撤换,很可能让这一万军队全军覆没。 因为登陆虽然不易。但登陆上岸之后,再要从江滩上回到江中撤回,这就比登陆还要困难和危险。 今天与昨天百里康率三千明军将一万多敌军赶下江不同,因为那时,敌人占据着战场主动权,段氏军已经无法用弓弩手对江滩进行有效控制。 而现在,高氏军密集的弓弩箭矢笼罩着整个江滩,这个时候只能进不能退,一退就是溃败。如果相峙肉搏的敌人趋势反冲锋,那么,这一万先锋就铁定会全军覆没。 百里康静静地等待着。他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就如当时在湘乡——醴陵之战时一样,他能坐视着一厢黑旗卫全军覆没而纺丝不动。 可如今的情形与那时又有些不同。 那时被百里康充当“炮灰”去送死的是久经训练,有着流尽最后一滴血传统的黑旗卫士兵,就算明知是送死,那些士兵一样会尽可能去拼一个够本,杀两个攒一个。 但对岸的士兵不同。虽然比起“农夫”士兵强了不下一个档次,但战斗意志是不能与当初的黑旗卫士兵相比的。 眼见突破无望的段氏军士兵明显犹豫了。正像对岸百里康的这些段氏军将领一样,他们开始犹豫。 在这个节骨眼上犹豫,那是相当危险的。 高智平抓住段氏军犹豫的这一瞬间,命令三万“农夫”士兵全力反击,并令人喊出,将敌人赶下澜沧江,每人赏银十两的口号。 十两白银,依照大理的消费水平,足够一家四口两年的花销。 在这种you惑之下,“农夫”士兵们开始发狂。 其实从段氏军士兵犹豫的那一刹那,“农夫”士兵们已经明显感觉到压力减轻。 顶在第一线的士兵们感觉最为清晰,士气此消彼长。 而这时高智平明显带着you惑的煽动口号喊出,可以想像,本是进攻方的段氏军由此刻开始自动转入防守。 背后是澜沧江,虽然退路没有断绝,但在这种情况下,本应该背水一战激励士兵强烈进攻突破的段氏军,选择了转为防守,这无疑是自寻死路。 一转入防守,士气便瞬间松懈,战场形势随即逆转,段氏军在江滩上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如果再不派兵增援,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了。 东岸的段氏军将领已经不再焦躁,而是私下联络准备剥夺百里康的指挥权。 归顺明国是一回事,可眼下坐视一万正规军覆没又是一回事。 没有了这一万正规军,他们这些将领都是光杆司令,不但无法向段思聪交待,而且日后怎么仗恃这支军队在明军中立足? 将领们开始聚集,他们并不想伤害百里康,只是想夺回指挥权,或者只要百里康下令撤换这一万正规军回来,他们依旧愿意奉行百里康的命令。 百里康察觉到这种异状,但他对此熟视无睹,身边有着三千明军,他勿须担心什么。 而在这时,对岸战局开始起了变化。 这来自于高智平的一记昏招。 本来,在“农夫”士兵强力进攻压制下的段氏军已经一步步后退,无力组织起反击,直到背后就是澜沧江水时,才不得不奋起反抗,但这也仅仅是勉力维持。 战场天平已经倾向于高氏军,但这个时候高智平出了一记昏招。 说是昏招,但也在情理之中。 高智平眼见胜券在握,但段氏军在最后临近江面时,又硬撑住了,在这一刻,高智平一时没有考虑周详,却下令进行无差别射击。 其实在战场上,这种无差别的屠杀很常见,只是事后没有人肯言及。 特别是以弱对强时,这种无差别的屠杀往往是不得已而必须做的事。 比方说,如果有一百自己人被三百,甚至五百敌人围困,救之不及,这时该怎么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