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在线阅读 -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95节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95节

    但各家人才聚集在都邑,大家的思想每日都在进行激烈的碰撞,迸溅出的火花,有时候连秋月都会觉得惊叹。

    让太女府帮忙印书的机会太难得,所以秋月才萌生了报纸的想法。

    隔一段时间,就把各家精彩的言论收集起来,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书籍。

    学报的事情,姜蓁可以撒手让秋月来,但官报的话,负责人就只能是姜蓁。

    “为了方便,学报和官报可以一起办,但官报必须由我来审。”姜蓁说道:“第一期官报,就把主角定为原蓝河县县令,现在的桑泽郡郡守刘耘。”

    官报除了刊登姜国最新的政令,还要把一部分官员成功的经验推展开来,让其他官员学习。

    对朝廷上的官员进行评价这种事,只有姜蓁和姜王能做,秋月不行。

    让官员学着怎么做一个好官,这才是姜蓁的目的。

    【说起来还挺嘲讽,都已经当官的人了,还需要阿蓁手把手来调教。】

    【正常的情况是学会了怎么当官,然后再去上任。但姜国这不是没有一个完善的官员培养机制吗?也不能要求太高。】

    不止是姜国,各国任用官员的方式都很随意,郭凡有能力,所以他去宋国能当丞相,在姜国也能当丞相,秋月过目不忘,一被举荐,就当了大学校长……

    这种弹性很大的任用机制,遇上一个明主,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要是遇上一个蠢货主君,那就完蛋了。

    据姜蓁所知,某些君侯的封地里,官员被举荐的原因就有擅长音律,擅长烹饪,擅长拍马屁……只要能得上级青眼,他们就能做官。

    朝廷管理百姓,原本就有一套规矩在,底下也还有小吏,这些官员就算不做事,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现在姜蓁既派了医官去各郡县,又派了农官进都邑学习,显然就是要让大家动起来。

    今年各县都在采取行动,不动的那个,自然会被暴露出来。

    【上行下效,我就不信,摸清了阿蓁的喜好,还有官员敢偷懒。】

    【这两年就是他们最后的机会,再不努力,有的是人替代他们。】

    【没点本事,想混在官员里滥竽充数是不行的。两年的时间,也够他们改进学习了。】

    世道如此,姜蓁对这群官员也不算太苛责,给了他们改的机会。

    甚至现在秋月还给大家提供了学习的方向,若是再有官员不作为,那就是真的说不过去了。

    秋月为了学报筹谋良久,心中早就有腹稿,晚上熬了一会儿夜,第二天早朝,她就把第一期的学报和官报弄了出来,拿给姜蓁过目。

    这一份报纸不单单是给姜蓁看的,还是给诸位大臣看的,所以在诸位大臣传阅报纸的时候,秋月就把昨日对姜蓁说的那些说辞说了一部分。

    “秋月大人所言有理,这官报用处甚大,能使各处政令通达……”

    “这学报也极有意思,能集众家之言,揽众家之长……”

    报纸都已经弄出来了,这明显是姜蓁同意了的事情,朝廷一个反对的人都没有,全都交口称赞。

    等姜蓁都准备发行第一版报纸了,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父王给自己放的假是不是有点长了?”

    【大头不是说都随你吗?大头在不在都一样吧。】

    【重点是这个吗?重点是大头翘班了!】

    姜王其实没准备在外面待那么久的,但他出去了之后,发现有姜蓁在,他完全可以做甩手掌柜。

    头两天他心里还有点就愧疚,觉得这么做有些不太好。但到了后面,姜王就理直气壮的觉得,反正姜蓁以后是要继承他的位置的,早点习惯也没什么不好。

    而且姜蓁在都邑也没亏待自己,还知道给自己放假呢。

    上五天早朝就休一天,他以前可从来没享受过。

    想到这些,姜王在外面待得就更理直气壮了,等玩够了,才和屠野依依惜别,坐着马车慢悠悠的回都邑。

    等他走到桑泽郡的时候,第一期的学报和官报都已经印刷好,送到各郡县去了,姜王手里也有一份姜蓁提前送来的报纸。

    “反正也不急着回都邑,来都来了,我还是去桑泽郡嘉奖一下刘郡守再回去吧。”

    姜王看完了官报,对刘耘也很赞赏。

    明明当初就是一个普通的县令,才能并不出众,但在蓝河县耳濡目染,一到桑泽郡就发现了巨大的机会,把蓝河县的模式成功搬到了桑泽郡,让桑泽郡布匹的产量大大增加,还让桑泽郡的大量女子挣到了银钱……

    就像姜蓁曾经设想的那样,若每个县都如蓝河县一般富裕,姜国又何愁不强。

    桑泽郡给大家做了个那么好的示范,由不得姜王不期待以后。

    桑泽郡内,刘耘拿着那份官报,哭得涕泗横流,和府衙内的郡丞、郡尉等同僚哭诉道:“太女她什么都知道,我当初吃的苦她都看在眼里呜呜呜~看到这篇文章,我心里那个滋味啊~~”

    当初姜蓁安排他来桑泽郡的时候,已经给他指明了方向,剩下的只能靠他自己努力。

    就算有蓝河县做模板,有些方法付诸实践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只要是和人打交道的事,就没有一样是简单的,不过再苦再难,刘耘都咬着牙克服了过来。

    刘耘做出了功绩,所以姜蓁给了他赏赐,让他升了官,其他的并没有多说,但在秋月的这篇文章里,细写了刘耘建造经营织坊的过程,他是如何力排众议建立织坊的,他是如何说服百姓的……

    这片文章上写的不仅仅是织坊从无到有的过程,还是刘耘的功绩。

    官报和学报都由朝廷派发,每个郡县的官员都能看到。能登上官报,成为大家学习的对象,对刘耘来说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

    所以刘耘表面上是在哭诉,实际上是在炫耀:瞧瞧太女对我多好!多看重我!

    郡丞郡尉等人心里的酸气都快溢出来了,但嘴上依旧夸道:“大人品性高洁,实乃我辈楷模……”

    “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姜国社稷!”刘耘忧国忧民的说道:“只要能让桑泽郡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我吃的那点苦算什么。”

    既然是教大家做官,除了要教为官的手段,也要教官员那颗为民的心。

    不管刘耘之前是怎么想的,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他就明白,自己以后就该要为百姓着想。

    姜蓁想要的官员,已经明明白白的写在了官报上,再不明白的,就是傻子了。

    “只要你们能爱惜百姓,尽忠职守,总有一天,你们也能登上官报,被太女夸奖……”刘耘擦干脸上的泪,开始了苦口婆心的劝说。

    刘耘是上官,其他人只敢跟着附和,“刘大人说的是……”

    就在府衙内的酸气都快冒出来的时候,有个小吏就匆忙来报,“王上快到城外了,大人您快出去迎接啊。”

    刘耘只觉得自己幸福得快眩晕过去了,脸色涨红的说道:“去去去,马上就去。”

    其他人也神色紧张,赶紧跟着一起出城,准备迎接姜王。

    瞧着刘耘这春风得意的模样,跟在他身后的郡丞拿着官报看了又看,忍不住悄悄对自己说道:“刘大人都行,我应该也行。”

    第103章 什么都学

    姜王之前是去屠野那儿的时候,已经去织坊看过,这次来桑泽郡就纯纯是为了表扬刘耘,顺带给桑泽郡的的其他官员喂鸡汤。

    “我知道,桑泽郡能有现在这个模样,大家都出了力。未来桑泽郡要是变得更好,你们未必没有机会……”姜王的言语恳切,对诸位官员们未来的表现十分期待。

    桑泽郡这才那到哪儿呢,姜国最富裕,最有名的地方,是蓝河县。

    在蓝河县成为姜蓁的封地之前,常年被水患侵扰,县内的百姓日子过得并不好,卖儿卖女也是常有的事情。

    可现在,哪怕蓝河县不卖盐,来往的商贾也没有断过,而且有了大坝水渠,还有农庄那边传出来的种地和养牲畜的法子,蓝河县百姓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哪怕做不到顿顿吃肉,一个月吃一回肉总是能做到的。

    如果和蓝河县相比的话,桑泽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等桑泽郡的官员送走了姜王,不用刘耘催促,大家都商量起了让桑泽郡致富的方法。

    “国道是朝廷征发徭役,但郡内的道路,还有水渠,还是得我们自己想办法,想要提高粮食的量产,怎么能没有水渠。”

    “府衙这边的账上还有钱,可以跟卫国来的商贾订两百头牛……”

    “桑泽郡可以种甘草一类的药材,可以种来试试看。”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群人被激发了干劲之后,都变得活跃了起来。

    刘耘乐见其成,笑眯眯的说道:“试,都试,织坊刚卖了一大批布,有钱!谁要是做成了,我就向太女替你们请功。”

    等身边的热闹劲头过去了,刘耘才拿着官报,一行一行的仔细阅读,偶尔还会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官报就是教人做官的东西,哪怕他是被表扬的那个典型,依旧还是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

    报纸这种东西,只要排好了版,就能大量印刷,除了下面的郡县,都邑这边也迅速的铺排开来。

    各个衙门看报纸免费,但普通人想要买报纸,一份就要花十个半两钱。

    就算这样,买报的人也络绎不绝。

    除此之外,还有写文章来投稿的,报纸可是个宣传自家学说的好地方,还能给自己扬名。

    秋月一时间被各方投送来的书堆淹没,“这个好……那个也不错………我都很喜欢……”

    筛选到最后,秋月也拿不定主意,直接送了十几篇文章到姜蓁的案头。

    “太女,一期学报的位置就那么多,我实在是难以割舍,还是太女来选吧。”

    姜蓁抽出一篇文章,瞄了一眼秋月鼻子上架着的眼镜,提醒道:“别以为有眼镜就能为所欲为,你年纪不大,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别在晚上看书。”

    “太女不觉得我这个眼镜很好看吗?”秋月把眼镜摘下来,放在手上把玩,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年轻就是任性啊。】

    【不过有一说一,秋月的审美确实不错,银色的镜框,再配上她冷淡的眼神,看起来就有文化人的气息。】

    【话说,这次秋月拿来的文章质量很高哎,《浅谈日食》这篇文章放在这个时代,算是超越性的发现了吧。】

    姜蓁看完了文章,目光落在了最后的落款处,抬头对秋月问道:“范映雪是谁?我怎么没听说过。”

    “范学的女儿,阴阳家的人,对天象历法颇有研究,也就只有他们才能保存那么久远的记录了。”秋月说道。

    这个时代,知识一直被贵族垄断,能总结出日食的规律,光靠聪明才智可不够,还要有历史资料。就跟写理科论文一样,没有数据支撑,根本就没法下笔。

    【这篇讲解日食的,有很强的科普作用,应该发表。】

    【我也赞同。现在还只是日食,打好了基础,以后就能研究太阳系了。】

    姜蓁也觉得这篇关于日食的文章写得不错,放到一边留用,然后又拿起了另一篇文章。

    【哟~这篇文章写得也不错,兵家的吧,把之前四国战败的原因分析得透透的。】

    【这篇文章也该发表。】

    等姜蓁把十几篇文章挨个看了一遍,发现自己也面临了秋月一样的问题,难以抉择。

    【既然选不出来,那就都刊登好了。】

    【以前没有竹纸,不能大批量发行,大家攒的东西有点多,现在都一股脑的拿出来了,以后应该就没那么多好文章了。】

    太女府虽然帮着大家出过著作,但姜蓁的逼格在那里,能上门来找姜蓁的,都是各家的大佬,其他人都还没这个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