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玄幻小说 - 我全家都带着金手指穿越了在线阅读 - 第469章

第469章

    但大臣们却没听到退朝的声音,反而是宫人们鱼贯而行,搬来矮脚席桌。

    今儿的早朝,皇上要赐早宴?

    嗯?这也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啊,如此殊荣,真是受宠若惊啊。

    大臣们盘腿落座,然而,宫人们呈上桌的就一个碟子,碟子上放着一颗黄澄澄的扁圆扁圆的……球?……蛋?

    这是何吃食?

    大臣们万分不解,眼神暗暗交汇。

    只看得御座之上的皇上已经动筷,不解万分的大臣们也只得暂且压下不解,跟着动起了筷来。

    这球额还是蛋……怎么吃?

    筷子一夹上去,整颗球就碎散开来,好软,吃到嘴里,唔,粉粉糯糯的,带着一股清香和纯甜,不错,不错。

    这吃食到底是何吃食,味道竟如此特别呢。

    等大臣们都尝过了这土豆,御座上的皇上才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觉得这土豆如何?”

    此物名为土豆?好生奇怪的名字,明明也不是豆子嘛,为何叫土豆?

    疑惑归疑惑,但不妨碍大臣们拍皇上的龙屁。

    “此土豆入口粉糯清香,吃着味道极好!”

    “此土豆香甜可口滋味醇厚,形状扁圆,与众不同,实在稀罕。”

    “……”

    直肠子的周将军向来是怎么想怎么说,“微臣瞧着这就跟颗蛋似的,皇上,这蛋是从何地敬献上来的,从前可没见过呀!别说吃着还真香!比那芋艿还粉绵呢!”

    皇上笑道:“此土豆乃是嘉成乡君偶然间发现可食,再由徐农正种植而出的。”

    众大臣一听,先是想,徐农正?谁啊?哦,宜阳府种辣椒那个。

    然后在想:哦,那个民间的嘉成乡君啊,此女倒是机巧,远在青州,都不忘时时在帝后这里博好感,博了个乡君不说,还给自家博了个皇商。

    前些日子听说才送了什么化妆品匣子给皇后娘娘贺千秋,引得皇后娘娘喜爱还特意派人送了赏赐去,那送赏赐的怕是还在半道上吧?这又送东西进京来了,区区一吃食,有何稀奇的,也值得大张旗鼓的往皇上跟前送。

    “青州知府上了折子,细说明了此土豆,从种到收只需要三个多月,且极是好种,而产量却奇高,一亩竟能达二十三石有余!这可是我大燕之福瑞!嘉成乡君发现此高产量粮食,堪当大功!”皇上欣然道,任谁都看得出来龙颜大悦。

    刚才还在腹诽着有何稀奇的大臣顿时都是一惊,什么?一亩能收二十三石有余?这怎么可能!大燕最高产的粮食也不过才一亩三石多而已!

    那青州知府敢夸大其词糊弄圣上?

    不可能,好些知道叶调元的都知道此人谨慎,不可能无的放矢。

    那么,此事便是真的了?

    这土豆若是真有这么高的产量,那还真是上天降福瑞,佑大燕百姓啊!

    那嘉成乡君,去年献上了发热包立了大功,眼下又献上如此利国利民的高产量粮食,还真是不可小觑,也难怪,皇上把这徐家常挂在嘴边呢!

    龙心大悦,大臣们自然不可能不开眼说什么扫兴的话,且这也的确是好事,是以,一众大臣们全都跪倒,高呼“吾皇万岁”、“天佑我大燕”!

    皇上便趁势提出嘉成乡君发现此高产粮种理应重赏,然后,延迟退朝的早朝再次延迟。

    就这赏赐之事,皇上跟一干老臣那是争论个没完,皇上欲提嘉成乡君为郡主,以嘉奖她此大功,老臣们却认为此举不合规矩,据理力争。

    一干武臣们也忍不住,加入了争论大军,粗人可不讲文绉绉的道理。

    总之,整个过程热闹得很,朝堂都赶上菜市场了。

    最终,皇上和一干老臣各退一步,总算结束了今儿的朝会。

    ……

    曾氏借着午休的空档找到周氏说话的时候,徐茵茵也正好在听细辛回禀查得的关于程弘的事。

    程家十几年前将铺子开去了州城,程弘一直是在州城长大的,去年冬一家从州城回了老家江阳县,家就住县城东平巷。

    程弘的祖父祖母先后都离世了,程父是独子,程弘也是独子,家庭关系简单,程父程母在邻里间的口碑也很是不错。

    今年开春起,程母就在给儿子相看,但一直还没相看到合适的,程弘今年十九岁,在蔡氏学堂读书,刚也过了县试跟府试,已得童生功名,所以程母想给儿子找一个识字也性情好的姑娘。

    至于程弘本人,读书刻苦,学问还不错,身体健康,样貌端正,性格开朗,乐于助人。

    只这么看下来,程家确实是不错,五丫若是嫁过去,相信定能过得不错。

    五丫识字又能干,徐茵茵也不想她嫁个目不识丁的人,往后两个人说不到一处去。

    程弘正在说亲,这事,还得想办法透个风声去,看看程家那边有没有意吧,女方主动去提及,那是不能的。

    徐茵茵正琢磨着怎么不动声色又正好的将风声透到程母那里呢。

    周氏就脚步轻快的回来了。

    “茵茵!”

    徐茵茵正打算先睡个午觉来着,听到周氏在外头喊,不由就走了出来,“二伯娘。”

    将人让进屋里来坐着说话,“二伯娘,出什么事了?”

    周氏道:“五丫马上就是十六了,这个年纪,便是不成亲也该定亲了,作坊人多,城里的,十里八村的都有,我就想着放个风声去,看看能不能有有意的人家找人来说和,把这事给相看起来,现下还能慢慢挑不是?要不往后头等,到时候急急忙忙的,万一挑错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