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321章

第321章

    “呃……”刘协曲指轻叩额头。一时出神,说漏嘴了。“忘了。”

    蔡琰眼神疑惑,却没有再说。

    ——

    行军两天后,刘协到达平阳。

    平阳历史悠久,号为尧都,是最早的中国所在。

    三家分晋时,韩以平阳为都。

    秦并天下,平阳属河东。

    汉灭秦,开国功臣曹参封平阳侯,传六世而除。

    对刘协来说,他最熟悉的平阳人不是什么平阳侯,甚至不是号称为刘汉先祖的尧,而是卫青。

    卫青的故里成了匈奴人的牧场,让他怨念极重。

    这不仅是卫青的悲哀,更是整个东汉的悲哀。

    推崇德政的儒家成了主导思想,读书人一心追求王道,却对近在肘腋的威胁视而不见,真不知道他们是选择性失明还是先天性无能。

    刘协命令全军停止前进,在匈奴人的驻地外列下阵势,然后命呼厨泉招部下来见。

    即使呼厨泉不如蔡琰敏感,也感觉到了天子的情绪不好,随时有发作的可能。

    他不敢离开一步,生怕刘协背着他玩阴的,让人带着能代表他的金牌赶回大营,召左右贤王等部下来见。他本人陪在刘协左右,寸步不离。

    大鸿胪杨彪匆匆赶来求见。

    “陛下,为何列阵而战?”

    刘协摇着马鞭,不紧不慢地说道:“大鸿胪不必多虑,只是有备无患罢了。”

    杨彪松了一口气,随即又道:“单于在此,忠诚可鉴,其部焉能有异心?陛下谨慎些自是好的,只是动静太大,只怕会引起误会。”

    “不然。”刘协说道:“匈奴人不守礼义,以强者为尊。单于年少,难免会有大臣心生异志。”

    杨彪直皱眉,天子这话怎么像是有所指呢?

    他仔细打量了刘协一眼,却看不出刘协是否有其他的意思。

    刘协看着远处的山峦,神情坚毅。

    “再者,朝廷威严扫地久矣,匈奴人对朝廷多有轻视。若不能震慑其心,如何能驱其为鹰犬?鲜卑之教训不可忘,大鸿胪当留意。”

    杨彪微怔,随即明白了天子的意思,心中感慨。

    天子所说的鲜卑教训,当是指当年孝桓帝想息事宁人,欲和亲于鲜卑大王檀石槐,却被檀石槐拒绝,其后鲜卑人轻视大汉,屡交入侵的故事。

    说起来,那真是对几百年的和亲之议一次重大打击。

    若无武力撑腰,就算想和亲也不可得。

    这次天子亲征,就是想示之以威,震慑北疆的胡族,为朝廷中兴争取一丝喘息之机。

    风险很大,勇气却可嘉,亦有其不得不行的无奈,是以获得了不少大臣的支持。

    虽然在具体执行上存在不小的分歧。

    “陛下思虑深远,臣自愧不如。”

    刘协眼皮轻挑,示意虎贲为杨彪搬个小马扎来。

    杨彪身材高大,胡须一大把,站在面前的压迫感太强,蹲在小马扎上好多了。

    看着小马扎,杨彪直皱眉。

    他很不习惯这种坐姿,但天子赐座,他又不能不坐。

    谢了恩,双手拢好衣摆,规规矩矩地坐下。双手抱膝不是,摆在膝盖上也不是,威严不见,反倒有些滑稽。

    “不习惯吧?”刘协关切地问道。

    杨彪叹息道:“陛下,臣的确不太合适。”

    “朕也这么觉得。”刘协顺势说道:“要不,这次你就别跟着去了,有德祖同行即可。”

    杨彪沉默不语。

    天子要独行,不让公卿们跟着,他们当然不放心。可是这些天从安邑走来,他们也意识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天子年轻,可以天天骑马,他们这些老臣却适应不了马背上的长途跋涉。

    与匈奴人作战,最好的方式就是以骑对骑,坐车肯定不适合。

    他可以短途以马代步,连续奔驰却不行。

    “陛下,臣惭愧,身为大鸿胪,却不能随陛下远征蛮胡。”

    “老臣运筹朝堂,少壮征战沙场。各展其长,何必惭愧?”刘协伸手拍拍杨彪的膝盖,以示安慰。“大鸿胪在太原住几天,正好与诸公商量一下大汉的未来。欲行王道,仅有荀彧、裴茂是不够的,当群策群力,众志成城。”

    杨彪微微颌首。“既然陛下决心已定,臣也毋须赘言,当以犬子代臣服侍陛下。只望陛下谨守誓言,以长城为限。放长眼量,不求成功于一时。”

    刘协有些感动。

    杨彪年过半百,只有杨修一个儿子。他让杨修随驾,就等于压上了最珍贵的筹码。

    “杨公不负大汉,大汉必不负杨公。”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为我所用

    杨彪起身,深施一礼,眼眶有些湿润。

    “闻陛下此言,臣纵使此刻命绝,也能含笑九泉,无愧于先帝与杨氏列祖列宗。”

    刘协也站了起来,挽着杨彪的手,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叹息。

    他憋屈的这几天,杨彪等人也不好过。

    正当他考虑该说些什么来回应杨彪时,杨彪霍然转身,向远处走去,眼神也在转身的刹那变得凌厉起来。

    刘协顺着他的方向看去,一眼看到几十骑奔驰而来,马背上全是头载毡帽的匈奴人。

    杨彪拱手,在十几步站定,身躯挺直如松。

    匈奴人奔到百步开外,纷纷下马,快步走到杨彪面前,停住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