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高考
书迷正在阅读:穿成一个老男人(女穿男)、从荒野开始的万界遨游、红楼小地主、前世妻子找上门了、捡到流浪猫后被拿捏住了、听说丞相要篡位、云欢(NPH,替身,火葬场)、从斩男开始肆意妄为(1v1)、丧尸的徒步旅行日记、开局一座荒岛[末世]
在如今的国内,局势却非常的稳定,几乎没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西南之地,也在赵大牛他们的攻打之下,逐渐的落入了赵文的手中。 青藏高原现在也全部落入了赵文的手中,因为这里现在还是那种地广人稀的局面,所以赵文不得不将这些地方暂时收归军管,建立军镇。 满桂也逐渐将西北拿了下来,局势也逐渐的稳定了下来,西北也同样是军镇在管理。 在现在的国内,铁路基本上修到了每个省份比较重要的城市,虽然还有很多的城市没有通铁路,但水泥路已经修建了起来。 除过青藏、云贵等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之外,剩下的省份,铁路基本上已经修建了起来。 赵文在全国大发展的时候,将水泥制造的全部流程公开,依靠民间力量,来生产制造水泥,朝廷只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 虽然这样一来,朝廷每年的收益会减少,但是却能加大水泥的生产量。 这么短的时间当中,全国的工业化不可能这么短的完成,但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现在国内的老百姓已经看到了工业化的好处,倘若现在有人想要将工业化废除,将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将会走到国民的对立面上。 现在的朝鲜、倭国、吕宋、爪哇这些拿下时间比较早的地方,上面年青一代的土著,对他们的汉化已经有了很大的效果。 赵文在攻城略地俘虏的那些官员,大部分都被赵文发配到了这里去。 这些官员治理地方可能一团糟,但要是让他们蛊惑人心,还是很有本事的。 赵文规定,这些海外之地,不管是谁,只要汉语说得好,就会有奖励。 奖励非常的丰富,除过粮食之外,还会有财物的奖励,甚至还会将他们弄到赵文这里,接受赵文的赏赐。 这些对于那些百姓来说,乃是无上的荣光,这些地方的百姓们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不少。 让他们学会写汉字,确实不容易,但是会说汉语已经差不多了。 在如今赵文的领地当中,商业氛围已经非常浓郁,商业环境非常的好,可以说,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比的上。 赵文将汽车工厂进行扩建,每天生产出来的汽车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尽管每天都有大量的汽车被生产出来,但是依旧供不应求。 生产出来的这些汽车基本上都是烧柴汽车,虽然现在已经有了燃油汽车,但是数量比较少,再加上石油的产量很低,所以不是很流行。 很早的时候,研究所中已经有人开始对石油进行提炼,现在,对石油的提炼技术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先进,但也很不错了,最起码已经可以进行工业化提炼了。 受制于材料的限制以及石油的产量,所以现在的宣镇当中,烧汽油的汽车并不多。 至于赵文弄出来的坦克,绝大部分还是烧柴坦克,毕竟不用担心燃料问题,而且烧柴坦克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至于烧燃油的坦克,数量并不是很多。 如今,宣镇周围已经有了很多的兵工厂,这些兵工厂已经可以制造56冲、56半等枪械了,就算赵文现在没有了仓库,影响也不是很大。 宣镇城中的百姓数量越来越多,显得宣镇城拥挤不堪。 宣镇这个地方毕竟是个小地方,虽然是赵文亲自设计的,但是其本身的环境影响了它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发挥首都的功能,赵文不得不选择迁都京城。 这也是赵文很早之前就敲定出来的计划,将京城设置为首都,将宣镇设置为陪都。 京城主要发挥政治功能,而宣镇则主要发挥工业功能。 在赵文的打算中,以后,京城中的工厂能少就少,除过一些必不可少的工厂之外,其他的那些工厂,能没有就没有。 反正宣镇距离京城并不是很远,工厂放在宣镇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人口还是有些不足,来自后世的赵文清楚,在工业化的初期,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尤其是技术素质比较高的人口。 可是,赵文手中的劳动力都略显不足,更别说是有技术的高素质人口了。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赵文不得不通过多开办学校来解决这个问题。 赵文在全国各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开办了专门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以及专门培养科研人才的学校。 因为现在的交通环境已经比大明那个时候好上不知道多少倍,所以,这些学校的招生范围放在了全国。 这些学校的老师都是从大学里面调动过去的,这多么多年了,大学也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完全可以满足这些学校。 这些学校的招生方式和大学一样,都是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的。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学校的招生还是学校自己弄的,后来,赵文为了规范化,就将考试统一了起来,放在了六月七八号,和后世的高考时间一样,只不过一个是农历一个是阳历。 科举已经差不多被完全的废掉了,但是,以科举挑选人才的方式却没有废除,而是以高考的形式继承了下来。 全国各个省份当中的这些学校虽然也能培养人才,但是,在百姓的心中,还是位于宣镇的华夏大学最好。 因为这个学校有全国唯一的政科学院,只有考上这个学校,才能正儿八经的步入官场。 官本位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时半会根本没办法去除,这也导致了,每年的填报志愿的时候,华夏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最高的。 ...... 赵文站在宣镇皇宫的城墙上,静静的看着天上的夕阳。 他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眼角的皱纹,长出了一口气。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老了!”赵文的脸上满是感慨。 “陛下春秋鼎盛,定然能寿比南山!”站在赵文身后的陈东来不知道赵文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但却及时送上了一个马屁。 赵文轻笑道:“长命百岁努努力说不定还可以办到,但是寿比南山的话,实在是太难了,非人力可及也。” 夕阳之下,宣镇街道上的路灯逐渐的亮了起来,下班的人充斥在街道上。 “京城现在重建的怎么样了?”赵文说道。 赵文在拿下京城之后,就开始对京城进行修缮,当赵文决定迁都京城之后,赵文就加大了对京城的修缮。 “回陛下,京城的皇宫部分相对来说倒是好修缮,但是京城毕竟是前明的首都,人口众多,年久失修,一时半会根本就没有办法全部修缮。 京城的内城大体上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但还是有些不足,至于外城,修缮的实在是不怎么样。工部的施工队已经出现了人手不足的情况,他们不仅要修缮京城,甚至还要修建工厂......” 站在赵文身后陈东来静静的说着现在的各种困难。 赵文静静的听着,没有说话。 赵文知道,现在所遇到的事情非常难以解决,毕竟这是人口短缺的问题,一时半会很难解决的。 虽然赵文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发布了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是这个政策,想要有显著的效果产生,最起码也要十几年的时间。 现在不是后世,人口数量也不是十几亿,想要用少量的人口,完成大量的事情,还是非常困难的。 赵文在城墙上待了没多长的时间,走了下去,来到了御书房。 现在的赵文,几乎每天晚上都很晚睡觉。 如今已经是六月间,距离高考的时间已经不剩几天。 不管什么时间,国人对于教育,都是最重视的。 整个宣镇当中,几乎所有的百姓都避免这几天操办事情,就算发生某些不可抗力的事情,百姓们也尽量不发出或者少发出一些噪音。 随着高考一天一天的接近,一股紧张的气氛在宣镇的上空不停的飘荡着。 宣镇当中的客栈基本上都已经满员,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宣镇城中有高考的考点。 因为现在的学生相对于后世来说,数量还是很少,所以宣镇周围的那些学生基本上都被集中在了宣镇当中。 高考一共是两天的时间,所以这些学生不得不在宣镇寻找客栈。 宣镇周围的百姓们,生活水平比较高,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有那个钱住客栈。 可要是放在地方上,情况就有些不太一样,就算是赵文拿下时间比较早的山西,有些百姓过得还是比较清贫的,尽管他们比之前的生活要好上不少,可都没有办法和宣镇的百姓相比。 在山西平阳府境内的一个小山村中,一个十六岁出头的少年背着满是补丁的布袋子,站在自家门口。 他的父母站在他的面前,不停的叮嘱着。 少年的年龄不大,但是常年的劳作让他的父母看上去年龄很大。 “这次去太原府考试,花费要不少,这是爹这么多年攒下来,专门给你娶媳妇用的,今天爹就先拿出来,至于以后娶媳妇的钱,爹再赚!”少年的父亲从怀里取出一个破旧的布袋子,小心翼翼的将布袋子一层一层的打开,取出了里面的银元。 银元不是很多,只有五个左右,可这却是他们半辈子心血。 “要不说还是当今陛下体恤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免了很多赋税,每年的粮税也很低,一年到头,还能剩下不少,要不然,我可攒不下这么多的钱。 你在平阳府读高中的这几年中,几乎不花家里的钱,朝廷会补贴你的学费,至于你的伙食费,也费不了几个钱...... 这都是朝廷的恩典,你要牢牢的记在心中,以后可要好好地报答朝廷,报答当今陛下。 出门在外,要万分小心......” 父母的唠叨总是那样的漫长,少年静静的站在父亲的面前,静静的听着。 “穷家富路,到了太原府,找个好地方住下来,不要委屈了自己!” 父亲将手中的钱交给了少年,少年接过钱,放在自己最里面的口袋中。 “今天你三叔要去一趟平阳府,到时候你坐着他的三轮车,我都已经打过招呼了......” 说话之间,一辆三轮车停在了家门口。 少年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他的三叔。 这里距离平阳府不是很远,坐三轮车也花费不了多长时间。平阳府有去太原府的火车,坐火车去太原府又快又方便。 如今的三轮车已经很普及了,可这种以种地为生的老百姓,想要买三轮车的话,大多数还是很吃力。 少年走后,他的父母又扛起锄头准备下地,当他们来到田间地头时,邻居坐在他家的田埂上,笑嘻嘻的大问:“老三啊,你家孩子今年绝对能考上,绝对是个状元郎!” 男人漏出憨厚的笑容,“借你吉言,要是考上了,就摆宴吹席。” “行嘛,到时候我可要好好的喝上几杯,你家孩子可是咱们村子里的骄傲,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邻居由衷的祝福。 ...... 少年来到了太原府,这是少年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 平阳府已经让少年很惊讶了,可没有想到太原府更令人惊讶。 太原府的繁华没有让少年迷乱,他在距离考场不远的一个客栈住了下来。 这几天的价格贵的离谱,少年为了省钱,所以住在了客栈的柴房中。 时间眨眼而过,少年回到了家乡。 和那些释放压力的少年不一样,少年回到家之后,就下地了,为秋耕做准备。 少年在太原府没花费多少钱,他将剩下的钱都带了回来,还给父母买了几身好看的衣服。 父母也没有埋怨他乱花钱,只是一个劲的说衣服好看。 阅卷的时间差不多是半个月左右,少年在这段时间当中,一直都在田间地头劳动。 六月二十五日,太阳刚刚升起来,天气还比较凉爽的时候,少年扛着锄头和父母下地了。 虽然少年读了这么长的书,但是少年的动作依旧很熟练。 马上就是秋耕了,土地要深翻。 虽说现在已经有了专业的工具,但这一家子想着能省一些是一些,所以就亲自翻地。 太阳升到正空,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来了。 少年一家也准备回家,当然他们刚刚走出田地的时候,鞭炮声从远处传了过来。 “田二狗子的儿子好像这几天结婚,这鞭炮该不会是他家放的吧?”少年的父亲扛着锄头,不确定的开口说道。 这时,有人朝着少年这边跑来。 等人停在少年前方时,少年才看清楚,这是他邻居家的大儿子。 “状元,中状元了,山西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