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9
而坏了太皇太后的名声。伤不伤心、守不守制,唯心而已。” 李谦见她的情绪又低落起来,紧紧地抱了抱她,轻轻地抚了抚她满头的青丝,没有说话。 可等到李谦启程前往鄱阳湖之前,郭氏突然来了京城。 姜宪不免奇怪。 郭氏却掩了嘴笑,道:“这不是有人请我吗?我敢不来!” 姜宪立刻想到了李谦。 她面色微红。 郭氏十分感慨:“大伯真心细心体贴,郡主是有福之人。” 姜宪笑道:“难道三叔不细心体贴?” 郭氏想着李驹这年余每个旬日必寄回家的书信,心里一阵慌乱,掩饰般地笑道:“二叔也是个难心体贴的人!” 姜宪见她耳朵都红了,哈哈打趣她:“说三叔就说三叔,怎么把阿骥给扯了进来。二弟妹又不在这里。” 郭氏的脸也红了。 两妯娌亲亲热热地说了一会话,下了学的续哥儿和承哥儿知道母亲过来了,忙和慎哥儿一起过来请安。 见母亲没有带弟弟,兄弟三个纷纷问起。知道郭氏这次主要是去探望李驹路过京城,两个孩子忍不住露出失望的表情。 郭氏有些不忍,可看着比在家里懂事了很多的孩子,想着自家兄弟也是这个年纪被送去蜀秀书院读书,一样不在家,硬起心肠来什么也没有说。 慎哥儿则问起了李长青的身体:“……之前听说祖父患了风疾,我写信过去问,祖父又说没有大碍。到底怎样了?” 郭氏笑道:“还真没有什么大碍。不过大夫叮嘱不能再喝酒。近日你祖母盯着你祖父,不让他喝酒呢!” 姜宪和慎哥儿都松了口气。 被留在身边养老、服侍的儿子李驹被李谦指派去了天津卫,若是李长青的身体有恙,李谦也会心生愧意的。 一行人送郭氏去了她上次来做客时住的客房。 姜宪想着李驹的差事也不是三、五年的事,索性吩咐阿吉,把这客房收拾出来,做为郭氏到京城时落脚的宅子。 郭氏连忙推辞。 姜宪笑道:“你放心,你以后来京城的时候还多着呢!” 郭氏想想,立刻就明白过来。 她也就没有推迟。 姜宪想为郭氏洗尘,郭氏却觉得没有必要,笑道:“郡主不会真的以为我是路过京城的吧?那是哄孩子的,没想到把郡主也哄住了——我可是王爷专程派人去接的。去天津卫探望三爷才是顺带。”说着,她担忧地看了姜宪一眼。 姜宪知道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别人,可没有想到李谦会这样的担心。 没几日,七姑也到了京城。 说起来她们已经有好几年没见了。 七姑胖了很多,岁月在她的额间鬓角也留下了很多的痕迹,可她的双目有神,精神看上去却比从前好了很多。见到姜宪她就诚心地给姜宪行了大礼,并带了很多小姑娘做的精美针线,说是善堂的那些姑娘们听说她要来见姜宪,连日赶制的。 姜宪笑道:“这肯定又是你说了什么?不然那些小姑娘谁知道我是谁啊?” 七姑笑道:“郡主难道不知道善堂很多姑娘的兄弟夫婿都在王爷手下当差吗?我就是什么也不说,当初这善堂是怎么组建的,谁还不知道。” 而且,她越是不说,别人越觉得姜宪是在真心诚意地做善事,越是感念姜宪的好。 这恐怕是当初姜宪也没有想到的。 姜宪道:“你这次来是为了京城的善堂吗?” 前些日子李谦跟她提过这件事,她觉得这些事李谦做决定就可以了。至于七姑,原就是李谦的人,他们夫妻之间用不着算这么清楚。 七姑笑道:“主要还是来看看您。善堂的事,王爷说等到从外面回来之后再仔细地议。这之前让我和郡主商量在什么地方建善堂,建多大好?” 李谦就这么不放心她,不仅叫了郭氏来陪她,还给她找点事做。 姜宪撇了撇嘴。可等到李谦走的那天,她依依不舍了很久,差点就开口让李谦别去了。 李谦大约看出她这次特别的脆弱,安慰她道:“以后我最多去去天津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陪你。” 姜宪怅然地点头。 送了李谦出门。 之后就由郭氏陪着,和七姑忙着再建个善堂的事。在她不知道的时候,郭氏困惑地和谢元希的妻子陆氏私语:“不是说王爷和郡主之间有些不对劲吗?可我怎么看着两人还像从前一样的恩爱。” 陆氏不以为然,道:“我们家那口子,就是瞎操心。说是太皇太后去世了,这个时候王爷待郡主要更殷勤才是。怕郡主觉得王爷对她的态度不好,心情郁闷。” 郭氏听着眼睛直闪,道:“谢先生还管这些事啊?” “可不是!”陆氏叹气道,“也不是我们谢先生喜欢管闲事,而是郡主心情一不好,王爷就跟着着急,公中的事有时候就会推了又推。我们家那位是个急性子,生怕王爷后宅有个什么事。”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迁移 郭氏呵呵直笑。 陆氏不免叹道:“女子像郡主这样,也是少见了。” 郭氏觉得姜宪的日子的确过得不错,可自己也很好,对陆氏的话不可置否,索性转移了话题,问起陆氏淼淼和苗家二爷的婚事来:“是不是太早了些?” 陆氏无奈地道:“孩子她爹也不想她这么早嫁过去。可你知道,女婿前头有个哥哥,没立起来就夭折了,亲家就急着娶儿媳妇。之前郡主看着姑爷样样都好,帮着我们家淼淼说了这门亲事,亲家心里还有些犹豫,我开始还以为亲家是嫌弃我们家门第不如白家,后来才知道,亲家是觉得我们家淼淼的年纪太小了点。所以那边才会这么急。不过,有嘉南郡主给淼淼作主,我也不担心,到时候肯定会拖到淼淼十六岁的。” 郭氏听着不由感慨:“郡上看上冷清清的,心底却很好,和清蕙县君一样,只要是在她身边长大的孩子,都尽力地看护着。” “谁说不是。”陆氏说着,想起了七姑办善堂的事,和郭氏商量:“你说,我们要不要捐点钱物。虽说不多,从前在西安的善堂也是这么办起来的。” 善堂已经成了李家兵源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郭氏闻言立刻道:“当然,当然。只是当年我没有参与这件事,恐怕还要请姐姐在前面带个头,捐多少?怎么捐?还得请姐姐帮着拿上主意。” 两人就凑在一起说起这件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