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2
书迷正在阅读:限定室友(1v2)、睡遍群臣(NPH)、七星绿衣(武侠NP H)、人间客、畸恋暴君、桃花欲落(繁體,NP,重生爽文)、小美人鱼、有容(NPH)、有这样一个散仙、与子偕老(现言父女1v1)
,才知人间烟火、家常滋味,但又想到如此寒天,平头百姓还是吃不上海味蔬果,一时又怅然。 谢九渊一眼就知他在想什么,还能多想,证明还不够累。 次日午后,谢将军离了别庄,抱着佳人上了马车,马车徐徐而行,深夜才进了京城,先进了宫,后回的谢府。 京宿二卫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于是竟是风平浪静。 对于先前文谨礼闹出的流言,这二位也没有澄清的意思,但由于文谨礼已经是大逆不道之人,谁还会拿他搅出的流言说事? 更何况,三日后,东南急报。 倭人联合六国进犯,战|船浩荡而来,轰|炸沿海城镇,向大楚宣战。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有没有感受到我因为牙套产生的涛涛饿意 *应该是九十九章正文完结,还有十七章! 第83章 整内阁任首辅 奉天殿上, 一派寂然。 刚开放了全国公议, 正赶上七国联军进犯的消息,沿海诸城多有死伤, 于是和倭寇通信的文谨礼顿时罪大恶极, 人人都喊着要打要杀, 就连主动揭发的梅子期都成了不砍头不足以平民愤的人物。 各地都有书生学子联名上书,一篇篇议文洋洋洒洒, 中心观点都一致, 那就是若不将文谨礼千刀万剐,不足以平民愤。 民间此次反应如此之大, 皆因大理寺地方分支积极彻查文党势力, 各地方官报都与京城一样操作, 将本地文党所做之事一一摆明,证据都刊登在官报上。 前朝有句话,叫做“千里做官只为财”,这自然是前朝末期腐|败所致, 就是放在当时也过于绝对, 但放在文党上,其实也大差不差。如此一来, 那些父母官鱼肉百姓的地方,可不是就如烈火烹油。 据说, 前两日有倒霉鬼, 大理寺终于定罪抓捕时,因为民愤过激, 锁了枷的他居然被愤怒的百姓一拥而上乱打,当场就碎了脑骨。施|暴的百姓四散离去,没有目击者肯作证指认,连一个嫌犯都没能抓到,何况启元帝一早下旨不许严|刑逼|供,好歹也是一方大员,虽说按他罪状也是得斩,但被百姓“私|刑”致死,确实令官员们不得不兔死狐悲。 不要说动手,平日里哪个平头百姓敢与官差争论?民愤之激烈,可见一斑。 百官听着燕王细细禀报,除了问心无愧的,余者都渐渐汗湿了背。 以前没发现这报纸竟是如此厉害的喉|舌,内有锦衣卫,外有官报民论,照此以往,这官,可就越来越难做了。 启元帝一偏头,和玉阶下的谢九渊眼神一对,俱是皱眉。 给文谨礼扣上通敌卖国的帽子,是鬼蜮伎俩,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以其人之身,顾缜心中不悔,谢九渊亦不会有半分愧疚。文党误国,除去文谨礼,并不是党|争,而是为了大楚的安危。手段,并不折损目的的正当性。 他们一手主导了文谨礼的倒台,隐忍布局多年,虽有文崇德这个突变助力,但为了一击即中、永绝后患,他们思虑再三,还是提前启用了报纸与公议,如今舆论如猛虎之势,是在意料之中,遂了他们的计划,但也着实叫人心惊。 这样的工具,还是必须得加以制约,否则,福祸难料。 燕王手上的奏章很长,整个奉天殿就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回荡。 与百官设想的阴谋论不同,燕王一回朝,立刻就被启元帝派了实差,没有让他回原先挂在礼部下的教育司,而是新设了文化交流部,任文化大臣一职,与六部同级并且直接入内阁,负责各地官报社与书局审计,管理各地交流学社和百姓公议,另外交给了燕王组织人才翻译并刊印西洋技术书籍的工作,光是官报就足够燕王忙得脚不沾地,足见启元帝的器重。 任命文化大臣的同时,六部也新改了名字,缺的尚书补了齐,职责也都有增添。 吏部改内政部,内政大臣欧茂竹。 户部改财政|部,财政大臣秦俭。 礼部与翰林院合并,改教育|部,升了原礼部左侍郎暂任教育大臣。 兵部改军事部,由启元帝直接负责。 刑部改司宪国|安部,国|安大臣冯裴。 工部与革新所合并,改科技发展部,发展大臣是文崇德。 除此之外,鸿胪寺也改了外|交部,外|交大臣王泽。大理寺之前改了司|法部,如今又改了回来,大理寺少卿从左右两位增添至六位,很是增添了对应地方监察院的下属部门。 不算启元帝,这七位大臣皆是内阁成员,而回到朝堂的谢九渊,自然,成了内阁首辅。 至此,有启元帝掌兵权,谢九渊统领内阁,江载道率大理寺上下监察,开启了君王至上、军政法三分的新时代。 然而,身为金吾卫将军与北斗军校校长,谢九渊对军队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俨然是位极人臣,堪称朝中第一人,讲句不好听的,那就是有遮天蔽日之嫌。 此时看着是君臣融洽,尤其是眼前外敌来犯,启元帝对谢九渊更是荣宠备至,奉天殿上都以“老师”相称,但大家都暗地猜测,这谢九渊,会不会是下一个文谨礼。 当然,这都是打退外敌才能看到的戏了。 群臣好不容易听燕王念完了奏章,就被启元帝问了话,“众卿家如何看待?” 还能如何看待?百官从善如流地站出来,一个个都咬牙切齿,恨不能即刻与文谨礼划清干系,表出忠心,说的话也都是与上书同样的意思,赶紧砍了吧。 朝中但凡有些资历的,几乎都不可能与文谨礼毫无往来,除了秦俭那种没朋友的官,其他人,不砍了文谨礼,他们晚上也睡不踏实。 秦俭和冯裴都说既然沉冤得雪,那文谨礼按照大楚律该怎么判,那就怎么判。 倒是江载道耿直,他直言不讳,说文谨礼通敌的罪名只有书信证据,且无后续往来人证,无法定下实罪,但是,就已有的确凿证据,文党残害忠良、腐蚀国体是板上钉钉,文谨礼本人更是罪行累累,他也认为文谨礼死有余辜,请陛下秉公处理。 殿上众人因为江载道的大胆捏了一把汗,启元帝却面露欣慰,金口一开,说既然说了要严格遵从律法,君无戏言,文谨礼的判决就交由大理寺全权处理,朕只做最后确认,以后大案要案便依此例行事。 百官当即跪拜,高颂启元帝大公无私。 其乐融融地下了朝,顾缜刚回到御书房,军事部传来消息,说敌军不止从海面来犯,西北也不平静,天竺与一些国家达成交易,有小股势力借道天竺,骚扰丝绸之路的往来客商,尽管西行一路都特设了巡护,但还是有大楚商人遇难。 顾缜想到谢镜清,面上带出了焦虑神色,